1980-85的香港电影活力满满,却也危机四伏,暗藏杀机!

admin2025-07-06  1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上回说到,成龙签约嘉禾,间断的拍了《师弟出马》和《龙少爷》。

这个时候,成龙的风格尚未明确,还在为自己到底应该拍什么而迷茫。他希望走广东民俗,走大场面,但换来的,并不是成功。但是在《龙少爷》的压轴大戏抢包山中,成龙得以组建了自己的班底---成家班。

同时,因为这场高难度的工作戏,成龙探索出了自己日后的一个重要风格,那就是他在日后香港电影导演协会拍的那部《双龙会》里的主角名字---玩命。

当然,《龙少爷》只是开胃菜,真玩命第一部还得是《A计划》里那场跳楼戏。《A计划》要到1983年才上映,《A计划续集》更是要等到1987年。那么这些年,刘师傅和三毛哥在干啥呢?

他俩干的可都是翻天覆地的大事。

历史,正停留在分岔的前夜。

比起成龙的小打小闹式的“创新”,刘家良师傅作为岭南文化祖师级人物,自然是要回应一下的。而且,开局即巅峰,一部《武馆》,一部集今后50年功夫片精华的大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巅峰就是它了。

很多年之后,刘家良师傅年入古稀,此时已经混成大师的徐克找到他拍了一部接地气版的梁羽生武侠《七剑》,最后的重头戏,还是没跳出《武馆》的框架。

一晃几十年了,进步的确微乎其微。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武馆》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不是两三层楼那么高,而是巅峰。

成龙知道自己在传统功夫片这个细分市场,是铁定挑战不了王者的。他正在琢磨怎么变。

而大师兄三毛哥,此时春风得意,嘉禾终于肯出钱给他开了宝禾公司,他已经在变了。

这一变,堪称革命,直接创造了一个细分市场。

那就是宝禾的出场作,灵幻功夫片的开始,《鬼打鬼》。

两年后,曾经给成龙买车提过建议的香港电影全才陈勋奇拍的《提防小手》,算是新浪潮运动正式下沉到港式动作片的开始。

香港电影新浪潮对于整个香港电影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主要是时代原因,是时代成就了新浪潮,而不是新浪潮引领了时代。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把麦嘉算作新浪潮导演的原因。大家普遍认为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就是佳视倒闭,对电影圈反向输出人才的一次尝试。所以没有过电视经历的麦嘉经常就不被算进新浪潮里。

所以说,香港电影新浪潮,其实是电视圈血腥争霸的延续,算是一个标准的黑天鹅。

而在这以前,香港的电影圈,那叫一个死气沉沉。

我们来捋一捋。

在香港电影诞生初期,还有电懋、邵氏、左派电影、粤语片四大势力,各自都有专门的院线。那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首先,是左派电影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不被台湾当局接受,不予引进,甚至参与拍摄左派电影的演员都要抵制,害得袁和平他们接了左派电影公司的戏,前往拍摄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台湾媒体捉到。前文说过香港电影最大的市场其实是台湾,光靠香港本土那点人,是撑不起大制作的。因为被最大市场排斥,注定了左派电影无法走得更远,无法进一步壮大,这样的话在激烈的竞争中就率先掉队。

至于粤语电影,又不被电懋与邵氏两家巨头看上。电懋的老板陆运涛本身就不是香港人,而是出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华侨,他拍电影从一开始就把市场放眼整个东南亚,而不是香港岛。邵氏兄弟是浙江人,曾经在上海就玩电影玩得飞起,等到了香港,拍电影也是延续上海电影的做法,对只取悦本地人的粤语电影也看不上眼。

所以,电懋与邵氏,他们拍电影,都打心底瞧不上粤语片。粤语片只能服务于少量香港及东南亚少量说粤语的观众,受众面太小。整个东南亚华侨,尽管也有闽南话的,但统一官方语言是国语,拍国语电影才能面对最大化的受众。这就是电懋与邵氏拍摄电影就以国语片为主。即便是拍戏剧电影,也是北方戏剧,京剧之外,在黄梅戏上展开了厮杀。

电懋和邵氏大战,各自发力,便在黄梅调上厮杀,反而是左派的长凤新第一个玩的武侠。注意,是黄梅调电影,不是黄梅戏电影。黄梅戏电影,是将完整的黄梅戏电影化,讲的还是黄梅戏故事。但是黄梅调电影,则只使用了黄梅戏的调调,讲的故事是其他的,啥都往里装。就像你要唱《牡丹之歌》就只能按照蒋大为的唱法很认真地去唱,唱的好就多带点深情。而你要唱《五环之歌》,就没必要那么认真了,无论是戏谑,还是搞笑,都可以,唱的就是一个好玩。《牡丹之歌》就是原装正版,《五环之歌》就是原调上的改编,旧瓶装新酒。假设《牡丹之歌》是黄梅戏电影,而《五环之歌》就是黄梅调电影。

一度,香港电影黄梅调电影大盛,李翰祥就拍过多部《貂蝉》、《江山美人》都是他拍摄的经典。电懋(国联)则有《七仙女》、《状元及第》等。

粤语片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些本地小电影公司在拍摄。但因为厂家多,生产的产品也不少,数量制胜。香港粤语片真正登上大雅之堂,还得是1970年前后,许冠文开始冒出头来,真正将本土风带进港片之中,然后蔚然成风。加上楚原等大导演的助力,《七十二家房客》的大火。粤语才真正秉承本土的就是国际的,依靠足够的自信,才慢慢成为港片的主流。

当初,真正的两大巨头,就是电懋与邵氏。但当电懋因为陆运涛的去世而式微,左派因为社会风云激荡而隐退之后,邵氏就一家独大了。

直到邵氏的高管邹文怀和何冠昌自立门户,接受了国泰的片场,才有了嘉禾。

这就是新浪潮到来之前,香港电影的基本态势。

注意到没有,嘉禾其实是邵氏分裂出来的,本质上他们是一波人。

而邵氏公司本身,就有严重的大企业病,趋于保守,山头严重,缺乏创新,同质化到极致也不寻思改变。

如果没有天降猛男,比如李翰祥,靠极低的成本脱一脱衣服,可能邵氏都不会在风月片上有所作为。

如果不是李翰祥从台湾杀回来靠风月片搅一搅邵氏这一潭死水的话,你信不信你在片场就看不到除张彻功夫片之外的其他类型了。

邵氏那几年的脉络就是这样,李翰祥的黄梅调被张彻的功夫赶下来,然后又是邵氏片场张家天下,小年轻就算有什么奇思妙想,也因为山头原因拿不到资源,根本出不了头。这期间最大的遗珠,就是成龙的伯乐---吴思远。

香港电影在新艺城入场之前,也就是新浪潮之前,就是这么个情况,犹如一摊死水,热热闹闹的,李翰祥带来了黄梅调,就一窝蜂黄梅调。然后是张彻,再然后李翰祥。如果没有李翰祥、楚原、张彻这样的天降猛男下场,它就像一摊死水,现在之所以有涟漪,其实是猛男不断在跳水的缘故。

还必须是天降猛男才有跳水的资格,因为山头实在太高了,新人真爬不动,吴思远都爬不动。只能逃出去,独立搞一个小小的山头。

正是因为这样,那个年代的邵氏院线可以说是薛定谔的猫,死气沉沉的生态和火爆的票房,这两个天生就应该反着来的玩意是可以共存的。

邵氏不是没有新鲜血液,我们之前提过的牟敦芾、桂治洪,都是新人。他们也不是没有机会拍片,吴思远在邵氏也是有过机会的。他们缺乏的只是资源的倾斜,而不是机会。换句话说,一鸣惊人在邵氏是很难实现的,虽然邵氏有机会让你鸣叫,但是山头主义决定了你只能叫,资源并不会向你倾斜,你除了抱大树,没有上升渠道。而且就算你抱了大树,山头决定了你还得熬资历。

这就是为什么波澜只能由“天降猛男”级别的大神产生。

而嘉禾,只是好一点点而已。

毕竟邵氏的这套体系太完善了,而这套体系的实际掌舵人之一,就是嘉禾的创始人邹文怀,他是以邵氏总经理的身份出走的。

如果说电懋和邵氏的互相竞争,还能促进一下电影类别的多样性的话,自从邵氏1966年一统天下以后(左派也因为那件事式微了),邵氏院线就和古代的戏院没什么区别了。在李小龙诞生以前,就是邵氏片场、张家天下,不是张彻的功夫片,就是楚原的武侠片,能看到现代戏的机会,都要让给东南亚恐怖风。这和只能看京剧的京剧院区别其实也不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新浪潮被称为新浪潮的原因。

因为它真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那种革命感。仿佛你看了20年京剧,忽然塞给你一部《东成西就》的感觉。虽然《东成西就》里的各类演员也穿着戏服,但那种耳目一新的刺激感,你懂的。

但这一切不是新浪潮带来的,而是时代赋予的。毕竟新浪潮不是唯一在创新的群体,你看我们费劲巴拉写的成龙、洪金宝,都不是新浪潮,而是新浪潮的产物。

但是,三毛哥创造的灵幻功夫喜剧,那可是一个新的戏份品类,那也是革命。毕竟,在三毛之前,他的大师兄大眼哥,已经拍过《奇门遁甲》,而且一拍就是五部。但是大眼没有重视这个题材,觉得过于小众,翻身又投入了常规动作片。三毛哥却将灵幻题材做大了,而且捧起了林正英,将权杖交给了他。不得不说,洪金宝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想当初,林正英与洪金宝都在李小龙的大旗下混,甚至林正英的作用更大,但李小龙之后,林正英又成了洪家班的核心干将。接过三毛哥的交接棒,林正英在灵幻题材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成为了这个领域中一代宗师。可惜的是,去世得太早了。

应该说,在那个时代,新人在山头林立的电影圈被压制,只能鸣叫却没法惊人。反而是电视圈孕育了一群实力派,却因为电视圈的血雨腥风,被一个血溅五步的失败者推向了市场,间接为电影圈输送了人才,从而改变了整个娱乐世界。

上期我们聊九龙女的时候说过,这一切都是时代带来的,因为技术的进步,电视的强势插入,影视歌三栖已经成为可能,而此时的香港人口还很年轻,经济还很活跃,社会压力还不够大,消费能力还在蓬勃发展,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邵氏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就像是一条死而不僵的恐龙,强势入局电视圈之后,短短几年,TVB就变成了师奶台,香港的年轻人(尤其是男人)被社会上的各种压力逼的都不看电视了。

只能说邵氏还是太小,根本没办法和大势对抗。

而嘉禾,其实也就好一点点而已。

毕竟,邵氏变成一个死而不僵的恐龙级大企业,邹文怀操盘了全局。

他俩是一类人!

所以才显得新艺城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活力满满的七人小组有多革命。

这就是1980年代洪金宝的宝禾成立的时候,香港的现状。

再过五年,邵氏就要停产了。新艺城则刚刚开始。

而刘家良师傅,却还不自知,还在雄心勃勃的力捧惠英红,继续自己的功夫片大事业,将它推向巅峰,顺便还娶了如花似玉还稚嫩无比的翁静晶。

社会活力满满,却也危机四伏,暗藏杀机啊!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1788864a61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