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诉被抄袭、《偷偷藏不住》下架,微短剧终于“有版权”了?

admin2025-07-10  0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近来,微短剧围绕版权的几场纠纷,吸引了业内的不少讨论。

其中声量最大的,当属微短剧头部厂牌听花岛围绕其爆款短剧《家里家外》发起的维权。根据其官方账号声明,南京烛影心光科技有限公司对该作品进行了抄袭,严重侵犯听花岛的合法权益。

声明指出此次抄袭可谓“像素级翻拍”,并附上多组对比截图,抄袭作品《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在内容的情节串联、顺序安排、分镜设计、镜头语言、画面衔接、台词等方面均与《家里家外》高度相似。

之所以带动了广泛关注,是因为听花岛作为目前微短剧领域少数真正有市场价值的内容厂牌,其对于内容的深耕获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其对自身创作内容的维权,也能够获得更多认同。

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听花岛发起内容维权,也成为其对于行业内普遍的抄袭行为,一次明确的发声和表态。

事实上,此类事件在行业内可谓屡见不鲜,而且有着多种形式的侵权方式。

比如近期制作方哇唧唧哇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关于《偷偷藏不住》影视改编相关事宜的联合声明”,向原著小说版权方晋江文学城、作者竹已致歉。

而该事件的起因就是哇唧唧哇获得竹已所著小说《偷偷藏不住》“影视改编权”并拍摄长剧集之后,于去年8月拍摄了衍生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但晋江文学城表示并未授权网络微短剧改编权。

引发此次争议的网络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于2025年7月3日永久下架。

还有此前知乎旗下小说平台盐言故事官方账号“盐言故事档案局”,在小红书发布“关于《照殿红》短剧侵权声明”,指出这一制作中的作品与其IP《照殿红》同名,但并未获得相关授权。

盐言故事方面还表示目前已跟进超过50起短剧侵权线索,超过10起案件完成立案。

剧集抄袭、未授权拍摄、盗用知名IP名或相关人物及情节等行为,近年来在微短剧领域可谓屡见不鲜,甚至有甚嚣尘上之状。

观众比较熟悉的问题是所谓的“一本多拍”,比如此前的爆款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此前就拍摄了八个版本;这种形式其实多数是拿到了相关授权的,但也不排除改头换面逐帧翻拍的情况。

更常见的是结合当下的爆款剧,进行主要情节、人物和金句的重制,比如“太奶”变“祖宗”、“龙王”变“孔雀王”、“女战神”变“女将军”等,实现高度复制式跟风。

这种明目张胆的侵权,与微短剧的产业特殊性有关。

因为微短剧的拍摄制作周期较短,市场周期也有限,版权轮转较快,所以“一本多拍”会成为常态;而此前微短剧平台杂乱、监管难度大,很多观众也会基于惯性长期在单一平台观看,所以抄袭行为也有较大空间。

而即使发现被抄袭,以“小快灵”为主的制作方,面对内容版权官司维权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也很难如长视频版权方一样坚持维权;加上微短剧热播期和回报周期短,维权收益比低,真正付诸维权的版权方很少。

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长期的行业性内容侵权背后,根源是对微短剧内容价值的忽略。在微短剧蓬勃发展的几年中,大量逐利者进入行业内跑马圈地,内容也泥沙俱下,通过抄袭、跟风甚至盗版手段获取快速利益的不在少数,而他们始终视微短剧为一种情绪产品,而非真正具有价值的内容。

如今开启微短剧的版权时代,或许正当其时。

首先是微短剧盈利模式的确立,当“付费+免费”的IAAP模式开始成为头部平台的共性选择,传统的付费中小平台正在加速被淘汰,而更聚焦的若干个平台,让维权变得有可行性和性价比,也更容易获得平台支持。

其次,伴随着各平台放大扶持政策、投入真金白银,微短剧制作成本持续高企,也进一步放大了内容的精品化需求,让版权保护也更容易推行;反过来说,继续侵权抄袭的风险和成本,都比过去要高出不少。

今年4月,相关部门特别表示,在接下来组织开展的“剑网2025”专项行动中,将规范微短剧版权秩序作为重点任务,指导各级版权执法部门查办网络视听领域大案要案。

如今,当听花岛对行业陋习发起声讨,或许可以认为,改变正在发生。

而开启微短剧的版权时代,也意味着这个年轻的行业,进一步朝着专业化、正规化的行业未来进一步迈进。无论如何,这都应该是一件好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2134485a70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