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陈佩斯境况出人意料,一人家财万贯,一人印证倪萍没说错

admin2025-07-11  2

提到朱时茂和陈佩斯,那真是咱们熟悉的老“小搭档”了。

那些年春晚的舞台上,真感觉没有这对“主角”,就像少了点啥似的。

“皇军让我转告您一句话。”

当年在小品《主角与配角》里争着谁是主角的那俩人,如今的生活轨迹真是天壤之别,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主配”人生剧本。

其中的“主角”在财富这条路上越走越顺,真是越走越宽。

“配角”就像倪萍说的,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把生活过得就像一门艺术。

现状对比

刚离开春晚的舞台,朱时茂似乎对“演员”这份职业还有些依依不舍,于是他开始把目标转向了电影圈。

尽管他参演和执导了好几部电影,但人气早已没法和当年春晚的辉煌相提并论了。

可能是因为从小生活艰辛的缘故,朱时茂决定放弃在演艺圈的奋斗,干脆转行去做直播带货了。

朱时茂还特意邀请了老搭档陈佩斯来帮忙,虽说名气没以前那么响了,但观众对这对“老朋友”还是很有面子的。

直播间里经典台词“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一出,在线人数立马突破200万,各种产品的销量也是都过了百万。

直播间一火,代言和投资随之就来了,朱时茂也是趁机迅速积累了财富,过上了那种家里富裕得很的生活。

再看看他的老搭档陈佩斯,虽然早已退出了春晚的舞台,但对于喜剧这份执念,他却始终没打算放下。

时隔32年,陈佩斯终于回归大荧幕,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定档一消息一出,立马让不少观众感慨“爷青回”。

这部剧是根据他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的,从舞台搬到银幕,整整经历了10年的打磨。

尽管陈佩斯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对工作的热情仍然贯穿于整部影片的每一个细节。

在影片制作过程中,陈佩斯努力再现民国时期的真实风貌。

不论是那斑驳褪色的戏院对联,还是带着铜扣的绸缎戏服,他都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一块儿研究每个镜头里的细节。

苛刻得很,光是因为一件长衫的盘扣样式跟史料对不上,他就把整个片段给归零重拍。

在选演员这事上,陈佩斯全都选择了黄渤、姜武、尹正这些实力派大咖。

虽然尹正最近的曝光度不算高,但因为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演了个京剧名伶,结果被陈佩斯一眼相中。

陈佩斯的敬业精神,连“劳模影帝”黄渤都不禁赞不绝口。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陈佩斯对艺术创作的严格追求。

提到这个,真得让我想起倪萍在《倪吧拉呱》节目里,被问到什么是C位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心里,陈佩斯那样的,才是真正的C位。”

显而易见,倪萍所提到的“C位”可不是我们常说的“流量中心”,而是一种对职业的尊重和对作品的认真态度。

其实,这种深深扎根骨子里的热情,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演艺之路

对演艺的热爱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这可是深深扎根在陈佩斯的表演基因里,骨子里流淌着这份热情。

陈佩斯的老爹陈强可是塑造过“南霸天”和“黄世仁”的老艺术家,陈佩斯从小就在片场跑来跑去,早早便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父亲为一个眼神练几十遍,他便在一旁有模有样地学着。

在八一电影厂招演员的时候,18岁的陈佩斯一眼就被录取了。

接着,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尽管有老爸在后面扶持和教导,但陈佩斯一点也不马虎,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角色。

他刚出道的第一部作品《万水千山》里演的是个匪兵甲。

就算没说一句话,他靠自己设计的动作和表情,把这个小角色变成了全剧的“隐形笑点担当”,连导演都特意给他加了三个特写镜头,真是没话说。

后来,陈佩斯凭借在《法庭内外》《夕照街》等影片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好几次金鸡奖提名,真是厉害。

真正让陈佩斯一夜成名的,得算是1984年春晚那会儿,他和搭档朱时茂合演的小品《吃面条》,简直可以说是火了。

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品,虽然全程仅有两个演员和几个空碗。

陈佩斯歪着戴帽子,吸溜着空气表演“假吃”的样子,至今一看到就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吃面条》之后,陈佩斯和朱时茂就成了央视春晚的“火热搭档”。

他们连续11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也创造了个“每回上台,必有经典”的好记录。

《主角和配角》《警察和小偷》《羊肉串》……

他们俩在多部作品里的精彩表现,早已把自己打造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

由于央视旗下的公司擅自把小品制作成光碟出售,陈佩斯把这家公司告到了法庭上。

尽管那场官司最后赢了,但他却彻底告别了央视的舞台。

那会儿,陈佩斯一度跌到了低谷,在北京郊区的深山里承包了万亩荒地,白天种地,晚上写剧本,打算过上那种“归园田居”的日子。

可一旦离开了表演,陈佩斯就跟失去了魂似的。

没过多久,他就丢下锄头,回到了自己的舞台,心里那份向往可真不是一般的强烈。

就算只是给动画电影《宝莲灯》里的孙悟空配音,陈佩斯也能乐在其中,围着麦克风琢磨个不停,一天都没问题。

艺术坚守

经过仔细考虑,陈佩斯决定走上一条中国特色的喜剧之路。

不是通过网络上的热门梗来搏个笑,而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幽默。

他的首次舞台喜剧作品《托儿》,一上台就火得不行。

首轮演出就创下了70万的票房,后来巡演的每场都座无虚席。

可就这样的佳作频出,对演艺事业一直保持热情的巨星,在一次采访里却幽默地说:“我这一辈子都没拿过国家顶级奖项,真是蛮‘干净’的。”

而其中的原因自然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而是陈佩斯一直都没把自己的作品提交评选。

在他眼里,观众的评价简直比什么都重要。

从扎根话剧界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岁的陈佩斯,既当导演又是演员。

他对每部戏的每个细节都特别讲究,一个镜头往往要磨蹭好几十遍,力求把最好的表演带给观众。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早已成了他一辈子的信念。

如今,虽然都七十多了,他还是每天早上 6 点准时起床练习声乐,琢磨剧本到晚上很晚,在演艺的道路上依旧熠熠生辉。

结语

朱时茂和陈佩斯,这对曾经的春晚黄金搭档,如今在各自的人生路上走得不太一样,但各自都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一个在财富的世界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个在艺术的殿堂里享有很高的声誉。

如今,虽然难再目睹他们同台演出,但他们留下的经典之作,都会永远铭记在观众的心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2192061a72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