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时装动作片,是它!

admin2025-07-12  1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书接上回(

刘师傅我们说完了,接下来就该轮到三毛哥了。

其实上上期我们就剧透过,在成龙大哥还在《师弟出马》和《龙少爷》里抠抠搜搜的探索岭南文化融入传统功夫片的时候,刘家良出手就是王炸,毕竟他是实打实的岭南传统文化大宗师。而成龙的大师兄三毛哥洪金宝,他的出手,就是革命了。

那就是一般认为的第一部香港时装动作片,由陈勋奇的永佳电影公司制作的《提防小手》。

时间是1982年。

这是陈勋奇的永佳电影公司的处女作。

但别急,三毛哥干的革命可不止这一部。

时间还得倒着拨,两年前,1980年,洪金宝自己的宝禾电影公司的处女作,《鬼打鬼》,

开启了港式功夫片的一个重要的细分门类,灵幻功夫片。

然后迭代到1985年,由黄鹰主导故事,一个真正道士的侄子刘观伟导演,洪家班的林正英主演,正式推出了史上第一部僵尸片《僵尸先生》。开启了这个香港电影历史上独有的子分类。

是的,在传统功夫片已经穷途末路的时候,它是靠僵尸片苟延残喘的。

如果我不说,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其实僵尸片是功夫片的一个子分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有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代沟,在1980年代初期以前,始终解决不了。

那就是如何在现代场景中展现传统功夫?如何在好莱坞式动作片已经风靡全球的情况下,将港式传统功夫片的元素加以融入?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英雄本色》都已经上映,小马哥手持双枪英姿飒爽风靡香港的情况下,怎么说服观众接受,穿着时装不用枪改耍功夫把事的问题。观众能接受么?

是的,这个现在观众觉得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198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人探索了很久很久。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就是一层窗户纸的问题,为什么西装革履就不能耍中国功夫了呢?也没谁规定不允许啊。

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看着好莱坞拍的《黑客帝国》里一群赛博朋克高科技西装暴徒耍中国功夫(袁和平流派)没感觉到违和啊。《疾速追杀》系列里的基努·李维斯不就是穿着西装还打得非常精彩嘛。

但是,凡事得有一个过程。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来捋一捋,就知道这有多不容易了。

香港广义上的动作片,其实是戏曲里衍生的,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的电影化,考虑到那会使用的是无声胶片拍摄的,京剧的唱念做打估计也就只剩下画面能表现的“打”了。所以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就是“动作片”。

从旧式的黄飞鸿(刘湛演林世荣),再到胡金铨为了省钱而开启的武侠片时代(大醉侠),再到张彻的复仇模式和江湖的塑造,楚原的奇情,和刘家良对于传统武学的招式和教学方式的科普。

动作片已经无论是招式还是故事都已经比较完善了。

但是有一条祖宗之法,不可变。

就是必须停留在古代。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龙蛇虎豹,咏春探花。都必须在古代的江湖里才能玩。嗯,民国也算半个古代。

世界观就是这样。

要说变化吗?也是有的。

就是嘉禾从美国请来的李小龙。

这条鲶鱼搅活了整个香港。

当时李小龙给香港电影界的震撼,让邵氏只回过来一个味,就是原来拍真功夫也是条被证实的道路。于是张彻就去隔壁吴思远的小剧组把大圣劈挂门的传人、东南亚搏击冠军陈观泰给抢了,开了一部开拓历史的大片,香港黑帮电影的鼻祖之一《马永贞》。当时的目的,是邵氏要跟嘉禾的《精武门》对着干。你讲上海滩故事,那我也讲,你讲真功夫我也来,who怕who,就用张彻对罗维,陈观泰对李小龙,就是要对着干。

结果,《马永贞》这片子的结局是,还不错。但怎么看都像是给《猛龙过江》做的暖场。

为什么说他是黑帮电影的启蒙鼻祖之一,是因为虽然他在剧情上描写了上海滩时期的黑帮头子马永贞的故事,但本质上还是功夫片,只是借了一个壳。

后面桂治洪给陈观泰拍的《成记茶楼》和《大哥成》才是货真价实的黑帮片,里面出现了黑道切口和三合会手势。

这不重要,我主要想说的是,《马永贞》代表了那个时代,功夫片的基本套路。

和李小龙的《猛龙过江》是两条路线。

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李小龙的电影,就是正经的功夫片,或者说,叫武术片。

它虽然是现代题材,人物留着现代发型,穿现代时装,但走的还是传统的武侠片路线,只不过武侠片是“江湖”,而现代没有“江湖”,所以就只能强行设计一个“全球武术界”,让各种武术家前来切磋。这是李小龙在美国开武馆的经验来的。

这个设计全球通用, 人甚至为它设计了《死或生》和《铁拳》等游戏,说明是个全球观众都认可的价值观,至于地球上是不是真的存在什么“武术界”,这不重要。

就像地球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四海八荒第一美女”不重要一样的道理。

单从侧面说也可以反映出,李小龙时代,这层窗户纸还像钢铁一般坚韧,尽管《猛龙过江》已经跑去罗马取景,李小龙爆揍的也都是老外了,大家穿的也都是时装,但那依旧只是功夫片,而不是新潮的港式时装动作片。

马永贞走的是另一条路,他还穿着古装,只是留了一个现代的发型,在剧情上引进了一个黑帮的掩护,也就是把武侠的“江湖”硬生生的植入到了现代场景里。

这点大陆人接受起来会有些困难,很多年之后,功成名就的万梓良提携了一个叫李力持的新导演,和一个叫周星驰的小弟,拍了一部叫《他来自江湖》的电视剧,很多人第一眼都会觉得这是武侠片,看了一会才惊讶的发现居然是时装片,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江湖”居然能出现在现代的意识。

刻板印象害死人。

“时装”与“武侠”的矛盾,直到火遍全网的《抗日奇侠》也没摆正。这部片自己标榜的就是“武侠传奇电视剧”,主打的是“武侠”,但是观众不接受。在观众眼里,“抗战片”就是“抗战片”,它属于战争片的一种,你可以有动作,但是就是不能有“手撕鬼子”。主创就觉得很冤,我这是武侠片啊,武侠片里的英雄们当然可以飞天遁地,也可以手撕鬼子。

这就是社会陈见,改不了的。

总之,那个年代的电影,要么走民国风,要么用黑道,擦边式的把武侠的世界延续下去,要么像李小龙一样,尽管满身时装,也要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虚拟一个“武术届”来代入,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世界观。

尽可能的避免枪械和拳脚直接碰撞。

因为根本编不出来应该怎么处理这两个有代差的元素如何和谐共存。

当然也有些许意外,比如《精武门》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是陈真面对步枪阵的一跃而起。

然后。。。。。。

留白。

只能留白。

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

邵氏在很久以前的1976年甚至拍摄过一部非常奇特的电影。

导演是我们系列的二代目男主,张彻。

这部电影叫《八道楼子》。

这是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战争片。

张彻班底全明星出演,军装步枪齐全的武侠式战争电影。他对于“已经有枪械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功夫”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很简单粗暴,就是拿步枪当烧火棍抡,你别说,还抡得很好看。

看了这部电影,你才能理解,从传统武侠功夫片到现代时装动作片的过渡,有多么的艰辛。李小龙这种穿着时装打武术的操作,已经算迭代过的。《抗日奇侠》已经穿了现代时装了,却还想玩武侠,也是奇了个大葩,完全不考虑受众。

李小龙死后,整个动作片市场都归于沉寂,对于这种小话题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发掘了。

之后,楚原的古龙武侠横空出世,刘家良也因为《神打》,开启了岭南传统洪拳的溯源。

不管是功夫片还是武侠片,都朝着“复古”奔驰而去了。

既然古装片还有市场,大家都很默契的不碰这条红线。

但是,市场风云激荡,可就不是楚原和刘家良能够控制的了。

也不是邵氏能够控制的。

虽然嘉禾在失去李小龙之后,找来了三毛哥和刘师傅对抗,两人开始在洪拳宗师三德和尚上较劲,然后三毛哥又找了黎应就,开始拍咏春的宗师,此时他们还是在旧有的功夫片框架里较劲。

而此时,世界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浪潮来了。

新浪潮电影给香港最大的冲击,就是电影题材的多样化,不管是许鞍华的《疯劫》,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方育平的《父子情》严浩的《似水流年》,谭家明的《烈火青春》。他们都在楚原和张彻的一片古装中杀出了一抹亮色,丰富了香港观众的视野,一股本土化浪潮开始卷土重来。

而此时的三毛哥,遇到了麦嘉。

从《一根光棍走天涯》开始,拍到《老虎田鸡》,再拍到《搏命单刀夺命枪》,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这些电影,中间三毛哥裹着嘉宝的老搭档刘家荣,和自己的小师弟一起拍摄了《杂家小子》,这四部电影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民国风,主演们留着现代的发型,穿着古装,各种过招。

这种风格也延续到1981年的《败家仔》中,这部戏是对刘家良的“武德”全面反击,里面的人尤其是林正英,各种好勇斗狠,不讲武德,一身反骨。之后,他将在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中大放异彩。当然,要隆重介绍一下本片的大反派,香港最帅的小胡子之一,周星驰那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那句“四条眉毛,人见人爱”说的是不是他,就见仁见智了。

他,叫陈勋奇,第二年和洪金宝的咏春师傅黎应就一起,开了永佳电影公司。

拍摄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提防小手》。

你们对他应该还有印象,成龙篇里我们提到过他,他帮成龙选了一辆比保时捷还拉风的跑车。

等等,为什么要提成龙?

虽然我在之前的文章总是和你们强调来强调去,刘家良和洪金宝起码在那个时间点上,他们的江湖地位是远远高于成龙大哥的。

但是,但是哈。

说到香港新派动作片的成长脉络,这第一步其实是成龙先踏出的。

讽刺吧。

成龙第一个尝试了新派动作元素,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式动作片却不是他的。

就像刘家良第一个拍了《茅山僵尸拳》,但灵幻功夫片却不是他开创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要提到这个时间点(19801981),成龙那两部(或者说三部)被人遗忘的作品。

那就是《杀手壕》和《炮弹飞车12》。

尤其是《杀手壕》,片中你能看到各种好莱坞导演设计的花哨动作,比如滑旱冰等等,之后在成龙作品中都进化成了经典。

当然,也解决了如何穿着时装动手暴打外国人的问题。

虽然《杀手壕》其实和《龙争虎斗》差不多,也是虚拟了一个世界观,试图来解释功夫,或者说武术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且把时间线也放在了1930年代,也就是民国时期。

虽然它从细节上已经开始着手进化,但在大方向上,还是没有破除这层窗户纸。

成龙直到后面的《A计划》还抱着这层窗户纸不放,把时间线设定在香港开埠初年,但是因为《A计划》的无比奢华的服化道,这也就成了成龙的第一部时装动作片(港式)的。

毕竟《杀手壕》和《炮弹飞车》是美国电影。

但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这两部西片的探索,也许成龙也脱不下身上的长衫。

最后,1982年,《A计划》上映前一年。

《提防小手》!

先说片名哈。

小手,粤语,我们大陆叫扒手。

提防小手,就是提防扒手的意思。

是的,这个片子里面几乎没有好人,主角四人组是粤剧老倌刘克宣饰演的师父,陈勋奇和洪金宝饰演的师兄弟,还有彭秀霞饰演的女儿安妮。

都是扒手。

他们是电影的正派一方。

是的,正派一方。

反派不知道为什么分了两拨,黄炳耀的剧本似乎是半路攒的,前期的反派是个黑帮大佬,找扒手团队希望他们掏包的时候顺便收集一下身份证给他做坏事。

后期则换了陈龙饰演的接脏集团,故事的重点转移到一盒赃物钻石上。

给人一种很割裂的感觉。

两派势力没有任何联系,是靠骗子叶德娴串起来的。

影片中的警方势力由新浪潮资深老炮,香港最有魅力的大胡子,日后洪金宝的五福星系列的中流砥柱,司机大佬吴耀汉饰演。不过在这部电影里,他就是个插科打诨的普通谐星而已。

整体上,影片反派前后割裂,剧情也颇为平淡,比起日后的《A计划》和《快餐车》这种大制作,整体上就是个甜品级的玩意。

蛋柿,蛋柿啊!

这片子可是香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时装动作片啊。他也有一个成龙至今都没有达成的成就,那就是帮洪金宝拿到了一个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奖杯。

是的,成龙一辈子都没拿到这个奖。

但这不算什么,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它对于动作片的意义。

毕竟李老湿划得红圈,我们是动作片专题。

首先,它足够革命的是,它把故事放在了现代社会,并且想尽办法的给它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因为古代是张白纸,充满了模糊,加上之前武侠世界观的不断耕耘,观众已经熟悉了,可以接受一些古怪的设定了,比如街边上随便冒出个人都会功夫,比如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自小习武”之类的。

毕竟古代距离我们很遥远,一切皆有可能。

但如果代入到现代社会,那就“不禁要问”了,凭什么?我的邻居从小和我一起长大,他怎么会功夫?他凭什么会功夫?哪里学的?哪里有的学?

是的,因为现代社会和我们没有隔离,你就会不自觉的把现代世界观代入进来。

这就是为什么李小龙时代,虽然已经全员时装造型,却还是要架空一个武术家的世界观的原因。

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现代价值观就是和古代的弱肉强食,全员习武是有隔离的。

至少电影人心里就是有这道枷锁。

那怎么办呢?

《提防小手》选择了第二条路,就是《马永贞》那条路,挂靠。

我们就把故事放在现代社会,但是我们需要找一个特殊的部门挂靠,让主角们会功夫有个解释,以方便观众接受。

《马永贞》选择的是黑帮,因为那是民国时期的戏份。

《提防小手》选择的是扒手。三教九流之一。因为生计,会点绝活也就可以让人接受了。

至于对面的反派,黑社会大哥身边的打手反正是打手嘛,会打有什么奇怪的。你说呢。

这个问题就这个被混过去了。

是的,被混过去了。

真的是被混过去了。

因为这只是开宗立派的《提防小手》想出来的规避手段而已。

它的目的就是混,而且混的挺成功。大家都接受。

到了几年后的《快餐车》,这个问题其实还没有解决。

还记得《快餐车》的第一场戏是什么吗?

是的,成龙和元彪从床上醒来,然后开始练功,各种练习,甚至把练咏春的梅花桩都搬去了西班牙。

就是用潜移默化的镜头来告诉观众,他俩是练家子,会功夫。为后面的功夫打斗寻找合理性。

你必须来这么一段,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功夫动作片哦,这俩在快餐车里卖春卷的憨货是会功夫的哦。

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必须这么说。

不能一言不合就开打,不然会被人说无厘头。

其实大家都知道,无厘头又怎么样?不讲逻辑又怎么样,看的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也就没人在乎这些细节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

谁还不是这么混过来的呢。

但是,谁吃第一个螃蟹,这很重要,勇气可佳。

但影片所探讨的可不止这些。

比如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在已经有了枪械的情况下,让人们不用枪,合理的用功夫对打。

香港是个文明法治的社会,本来就很难有枪,又不是反动派云集的台湾,不然省港旗兵也不会这么猛。

但不妨碍日后《英雄本色》里全员枪战。

因为几年前,洪金宝试过,看看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一次伟大的尝试。

《提防小手》安排了一场动作戏,里面插进去了一只手枪。

是的,一只手枪,它开始被当成威慑,狠狠的插进了洪金宝的嘴里,主角们面对手枪,该如何面对,这就是《提防小手》要探讨的问题。

至于解决方案是什么,大家去看原片吧。不看也没事,大家都是看过很多现代港式动作片的老炮儿,应该知道答案是什么。

在有枪的情况下,功夫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还能怎么办?

别被现在花里胡哨的所谓“枪斗术”所迷惑,这一切,都源自1982年的洪金宝和陈勋奇的伟大尝试。

没有他们,张彻的《八道楼子》里还拿步枪当烧火棍抡呢。

这电影第三个不是那么“革命”,但也很“革命”的元素。算半个。

就是成龙日后的招牌,也是他在电影《双龙会》里的角色名:玩命!

这部讲扒手的电影,却有一个非常危险的特技镜头,就是洪金宝小团队三人从桥上一跃而下,跳进一辆装着鸡的货车里,从镜头看,高度有三四个货车那么高,应该有大概10米的高度,换算成层高三米多的楼房,应该是三楼那么高。无保护,硬跳。

这个镜头是香港十大玩命镜头之一。实拍的时候,是元彪,林正英,洪金宝三个人完成的,元彪替身陈勋奇,林正英替身彭秀霞,洪金宝自己来,稍有偏差,轻则骨折,重则丧命。

等等,电影里有元彪?

看过原片的人一定会惊奇,元彪在哪里?

其实片头字幕里就出现过元彪。在洪家班的名单里。

更重要的是,电影的女主彭秀霞,开头有一场戏,她穿着现代洋装(英式的那种),酥胸半露,惹得陈勋奇和洪金宝忍不住偷看,场面让人忍俊不禁。

珍惜这曼妙的身材吧。

电影拍完后,她嫁给了元彪。

是的,别说三毛哥不照顾兄弟,元彪的婚姻就是三毛哥给安排的。

想不到吧。

如果你看的是 发行的国际版100分钟的版本,电影还有两个“福利”镜头。但考虑到是特写,我觉得100%用的是替身。

证据呢?证据就是彭秀霞嫁给了元彪啊!

三毛哥那么讲义气,不会,不会的。

当然给“福利”镜头是三毛哥的特色,冯克安就没少在三毛哥的电影里。。。。。。

然后,我们介绍一下演员阵容。

必须介绍,因为后面我们还是要聊《A计划》的嘛。

你会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很多熟面孔,比如刘克宣,在《A计划》里饰演水警队长,在《提防小手》里是扒手头子。

这位可是大腕,粤剧老倌,资深演员,他可是张活游在广州八和会馆“粤剧演员养成所”的同学。常年观看本频道的人应该知道张活游是谁吧。

哦,你是新人?那我多句嘴介绍一下,他儿子叫张宝坚,艺名:楚原。欢迎翻阅我们前面的楚原内容。

楚原他老豆的同班同学,你就说刘克宣资深不资深吧。年轻人能看到的他主演的电影估计也就《提防小手》和《A计划》这两部了。

然后,片中结尾跟在陈龙后面有一个戴着墨镜的冷酷杀手,他叫狄威。

台湾人,台湾陆军空手道,跆拳道,国术总教头,官至上校。会真功夫,之前在《败家仔》里就有出演。

他就是《A计划》里的头号大BOSS,罗三炮。

所以,想想,《A计划》的班底,有多少重要角色是三毛哥给攒的。

你可能会说,这有啥,嘉禾公司家大业大,什么搞不定,为什么说是洪金宝攒的?

老弟,就你嘴硬,我和你科普一下。

《提防小手》是永佳公司的处女作,而永佳公司,不是嘉禾系的。

他是金公主系的。和嘉禾与邵氏的头号对手新艺城一个派系。

所以你觉得,成龙大哥能搞得定么?

最后,《提防小手》作为新公司“永佳电影”的处女作,按理说应该是小制作的,但它却不惜工本的拍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飞车特技戏,由香港资深特技演员,成龙最资深的替身,陈一言带领他的神风特技公司负责。

这也是三毛哥第一次尝试和陈一言合作拍摄飞车特技镜头。

很难说是不是受了成龙那部好莱坞制作的《炮弹飞车》的刺激。

但这次是真正做到了“你行你上”。他真干了。

陈一言原来是李小龙的班底之一,在李小龙死后尝试专攻特技,并在《死亡游戏》中和好莱坞班底合作吸取经验。

在三毛哥下一部电影《快餐车》里,因为要远赴西班牙拍摄,老先生走不开,于是便宜了他的徒弟去。

他徒弟就是香港资深特技演员,在李连杰的《父子武状元》中展现精彩演技,知名爱国演员,在香港回归前一个月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盛世,驾车飞跃黄河壶口瀑布的男人。

柯受良!

等等,这不是《快餐车》的内容吗?为什么现在剧透?

我只是想说,陈一言生卒年不详,也没有消息说他现在在世与否,作为一个经常从事危险动作的特技演员,号称香港特技之父的男人,我愿意祝他安好。(毕竟元奎的事情摆在那里)。

因为生卒年不详,我们连他几岁都不知道。

只知道他徒弟柯受良在1997年飞跃黄河后,老爷子心痒了,也践行了一次“你行你上”,于2002512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五周年和献礼重庆直辖五周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他在重庆万州区与云阳县交界的长江巴阳峡段,驾驶赛车飞跃长江。。。。。。

所以,你怎么评价这对师徒呢?

评论区里说说?

就这样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2264062a74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