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在新电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宣传时的一番话,直接捅破了母女关系的“窗户纸”——“母女关系是亲子关系中最难的一种,基本上就是一场相爱相杀,还有雌竞的成分在里面。”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社交平台炸开了锅。
马伊琍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在电影中,她饰演的花滑教练王霜,是一个典型的“控制狂母亲”——用情感勒索和极端压迫式教育,将女儿(张子枫饰)逼至心理崩溃边缘。而现实中的马伊琍,作为两个青春期女儿的母亲(大女儿16岁,小女儿11岁),也坦言经历过亲子关系的摩擦。
她强调:“母亲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妈妈。”在她看来,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是替父母承受痛苦。“孩子病了,往往是因为父母未被好好爱过,或未与自己和解。”因此,她呼吁父母先解决自身情感创伤,避免让孩子成为代际创伤的“牺牲品”。
有趣的是,马伊琍在另一部作品《我的阿勒泰》中,饰演的草原母亲却和周依然的角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关系——更像朋友,直言不讳、互相支持,但仍有摩擦。这种反差让她更深刻体会到母女关系的复杂性:“健康的爱,需要母亲在陪伴中保持自我边界。”
2019年与文章离婚后,她坚持共同抚养女儿,并坦言这段经历让她更注重亲子关系的平等性。“先学会爱自己,再去学会爱别人。”这句话,既是她对角色的理解,也是她作为母亲的真实感悟。
马伊琍的“雌竞论”让不少网友直呼“刷新认知”:“母女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是母女,是好友,是闺蜜,第一次听说还能‘雌竞’?”也有人反驳:“真爱女儿是希望她越来越好,她越好我越开心,哪来的竞争?”
但支持者则认为,马伊琍点破了许多家庭的隐痛:“有些母亲确实会把女儿当作‘竞争对手’,比如比美貌、比成就,甚至比丈夫的宠爱。”
这场关于母女关系的讨论,不只是一次电影宣传的“金句输出”,更折射出当代女性在母亲与自我身份间的挣扎。马伊琍的清醒在于——她承认母女关系的复杂性,但也给出了解决方案:“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或许,真正的母爱,不是牺牲,而是先成为完整的自己。只有这样,女儿才不必重复母亲的遗憾,而是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