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锦绣芳华》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新芳华

admin2025-07-13  1

电视剧《锦绣芳华》目前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咪咕视频热播。这部剧的播出不仅带火“牡丹经济”,以多维度的文化输出与产业联动,还以精良匠心的制作与华美考究的画面赢得观众认可,成为了2025年现象级的文艺作品。

由华策影视出品的《锦绣芳华》是“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电视剧,改编自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作家意千重小说《国色芳华》,由杨紫、李现领衔主演,以盛唐牡丹文化为载体,讲述了芳园店主何惟芳(杨紫 饰)与花鸟使蒋长扬(李现 饰)共守家国情怀的传奇故事。自6月30日开播以来,该剧播出反响热烈,首播3小时登顶猫眼网络剧实时热度榜,并连续9天登猫眼网络剧实时热度日榜首位。与此同时,该剧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当晚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第一,在中国视听大数据(CVB)、CSM全国网均排名同时段省卫第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相继发文称赞该剧“以细节勾勒出传统文化之美”。

盛唐美学破圈共振,从荧屏细节到文化解码

在舞蹈编排中巧妙融入空竹等非遗元素,在呈现建筑布局时借古人智慧细致雕琢,在演绎礼仪文化时凸显传统风范……《锦绣芳华》所呈现的传统中式美学,让不少观众感慨“吃到了国产古装剧细糠”。小到一个茶杯、一款纹样,大到一扇屏风、一处园艺,处处考究的荧屏细节,让观众们在随着剧情而心情起伏的同时,也被其间繁复精致的传统文化“彩蛋”吸引视线,为藏宝一般的文物原型溯源感慨惊叹。

《锦绣芳华》中的“唐风”带动了全媒体的传统文化热潮。在社交媒体上,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等官方账号发文科普,揭示剧中服饰、配饰、道具装饰等道具与文物原型的对应关系,引发了众多网友边逛博物馆边品剧集细节的“考古式追剧”热潮。与此同时,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与多名文物科普博主联动,从《锦绣芳华》中的屏风壁画、地毯道具上的宝相花纹等切入解读,同网友们一起解码传统文化知识、欣赏国风美学。镂空竹、傩面具、风火流星、长沙铜红釉、八角宫灯……许多网友自发“扒细节”科普剧集非遗元素的行为,也成为该剧热播过程中一道独特的互动传播路径。从赏味荧屏细节到破圈文化科普,《锦绣芳华》让观众们得以在视听沉浸中感知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之美,于文化共鸣里完成一次跨越千年的审美对话。

牡丹经济文旅共融,从影视符号到产业赋能

《锦绣芳华》对盛唐牡丹文化的深度挖掘,进一步盘活了“牡丹经济”产业链。据菏泽市牡丹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艳敏介绍,菏泽文旅为《锦绣芳华》的拍摄培育了牡丹新品种“惟芳”,这款以剧中女主角名字命名的牡丹已在剧集播出同期面向市场销售。菏泽文旅场景也将同步升级,曹州百花园已新建剧集同款“花满筑”沉浸式唐风园区,将影视场景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资源。

在剧集开播当天,洛阳应天门举办了百人唐装舞蹈快闪及3D灯光秀活动,洛阳特产小吃“牡丹花酥”店门前也排起长龙,《锦绣芳华》的荧屏热度实现了对线下文旅产业发展与城市流量激活的转化。看一部剧、游一座城、品一种文化,经由影视作品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锦绣芳华》催开“牡丹经济”,通过符号化叙事与情感共鸣,将地域文化、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菏泽、洛阳等地文旅产业注入了可持续的商业动能。

锦绣故事全球共鸣,从东方美学到世界表达

据悉,《锦绣芳华》以其优秀品质发行往海外80余个国家。跟随“国剧出海”的大潮,剧中这些浓缩了传统文化精粹的视听符号,将盛唐牡丹的华美、商贾济世的情怀、守护家国的担当,传递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让世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文化传播路径上,《锦绣芳华》一方面以服饰、建筑、非遗工艺等视觉符号构建文化辨识度,通过呈现盛唐气象来传递东方美学;另一方面以人物成长、情感抉择等普世主题打破文化壁垒。该剧深耕“商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核,侧重展现“女子当自强”的思想观念。剧中,主角何惟芳勇于打破礼教枷锁,虽为一介花商,但也心怀天下:创建平价医药馆“悟庸堂”,让普通百姓也能看得起病。用烟火故事叙述藏于小人物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历史浩瀚间传承赓续几千年的民族内核。

在国产剧的全球化传播正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载体的当下,《锦绣芳华》以东方美学为底色,以人类共通的情感叙事为纽带,实现了从文化输出到价值共鸣的跨越。

伴随剧集的热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热议中被激活,在文旅+文化的融合中被赋能,在与沟通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中被升华。以美学为核、以文旅为翼、以传播为径,《锦绣芳华》也在播出中探索实践着“影视+文旅+非遗”的融合创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2336060a76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