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了《长安的荔枝》广州路演,我个人挺喜欢这部影片。
倒霉催的著名牛马李善德,一不小心就喜提丧命式升职,出差如出殡。
电影延续了这份“本牛马心有戚戚焉”,前半段在反讽和轻喜感中,吹响了一点“反牛马”的声音,后半段,则在一颗荔枝中拍出了长安之殇。
来,展开说。
一,职场“开膛”记
马伯庸笔下的李善德,aka,大唐官场监控。
他倒霉催的送命式出差,四舍五入也是一出大唐官场现形记,或者说职场开膛记。
影片中大鹏忠实再现了这开膛记,层层盘剥、种种乱象,辛辣处可乐、残酷处可叹。
刘德华饰演的右相,出场常在神佛周围。
表层是森严的俯视感,神佛之威、集于一掌,人的睥睨和雕塑的巨物感 ,具象化的“右相碾压苍生”。
里层则是辛辣的讽刺感,我佛慈悲,神爱世人,日日搜刮民脂民膏的右相,总站在佛像旁边,很讽刺。
比如那怒目金刚,本是维护世间正义,却顿生为虎作伥的恶鬼既视感;比如从巨佛肩后俯拍下方的人,满是小蝼蚁命运的残酷感;比如右相的轮廓恰恰倒映在佛像眼中,众生和一人,有很错位的互文感。
杨国忠和鱼朝恩,同为鱼肉百姓、草菅人命的反派,如果说刘天王是正剧的暗色调的“威压众生”,那么常远则是轻喜的彩色调的又恶又妖又欠,看完了很想问常远老师口红啥色号,咱有点怕怕,要避雷。
你看,他们一庄一谐、一收一放、一内敛一妖孽,戏外手法很互补,戏里一举一动一斗法都是苍生血。
大唐官场溃烂的淤泥生态,前有李善德如实做账不贪墨,反被上司嫉恨,后有苏谅的五府通行符牒得“吃了吐”,被罚没得倾家荡产。
那厢是船只悉数不肯来,一口咬死“和文书方向不一致”,这厢是户部、礼部等等部门OA流程死活走不通,来来回回踢皮球。
众人构成蝇营狗苟、互相推诿的暗黑官场众生相。
王迅演李善德的狗上司,演员蛮可爱的一口牙,故事中总被特写为“吃人的丑恶大嘴”(王迅老师对不起)。
至于贵妃,只出现了嘴巴,并没有完整的正脸,很具象化的帝制权力附属品。
电影越往后看,越觉得这不仅仅是拍厚黑学,而是拍乱象的因果,以铁蹄下的山河破碎,来为“大唐官场/职场乱象”做结。
血染长安,天地同悲。
李善德小小九品小吏,当了荔枝使也没学好狐假虎威,他当然无法剖开大唐暗夜,但滚滚熔岩烧向每一个人,那是写给后人的开膛刀。
是大唐牛马使用指南,或许也是故事版《过秦论》。
二,英雄式蝼蚁
《长安的荔枝》三两笔勾勒出厚黑学的生态,又在前半段注入了一点嘲讽、一点心有戚戚、一点热血。
喜剧色彩方面,有一些很贴近当下职场牛马的表达,某种程度上和年会一样,与其说是厚黑学下的倒霉蛋路数,不如说是职场上,宜古宜今的荒诞现实主义、幽默讽刺主义。
小说中一把年纪的胡商苏谅,电影中改成了不被老爹认可的富二代,阔气之下,有几分只被钱污染过的天真。
岭南经略府的赵辛民,依旧是他那一套官场利弊,花花肠子弯弯绕,依旧是他那一手两面三刀,除了好处啥也不认。
但影片中有一段李善德、苏谅、林邑奴,联手胖揍赵辛民。
五颜六色的喜剧打戏,满溢着天真浪漫的可爱色彩。
杨幂演李善德妻子郑玉婷,加了一点“正手反手扇”。
是角色特点,外悍内清、外怒内温。
也是一点喜剧色彩。
还是一点和寻常生活、和岁月静好间的衔接点、支点。
绝命出差项目中,巴掌都是甜蜜的当时已惘然、都是温情的可望而不可即。
选角相对年轻化,纵使大鹏特意扮老扮丑混在里边,整体颜值水平依旧很高,但与其说这只是一种视觉选择,不如说是以清澈热血、对厚黑乱象。
拍牛马不是为驯化牛马,而是反牛马。
拍蝼蚁不是为麻醉蝼蚁,而是反践踏。
拍厚黑学,也不是为传销这一套职场马屁和阴谋,而是为了讽刺和对抗、唏嘘和悲悯。
淤泥生态不是终点,烂泥下有不肯同流合污的一口气。
李善德被迫用淤泥手法,解锁一路通行,最后依旧要怒向右相,头破血流也要问“荔枝和国家哪个重”。
侗女阿童,是山野自在的原生态路数,虽一度被剥削被践踏,但依旧在山野烂漫处开花结果。
林邑奴,用生命写就从“奴”到“人”的血色篇章。
苏谅开船来接李善德,从“我要向我爹证明我”的少年不知愁,走向了归零后的豁达、金箔后的本心。
大鹏很会掌控类型片节奏,转运荔枝拍得很大片,对最后一秒营救模式的运用,整得挺炉火纯青。
更绝的是,那也并不是单向度的燃,而是一边高昂一边泣血,是既是英雄又是蝼蚁。
鼓点中李善德长街送荔枝、白发疯癫,黎明熹微中、众生欢欣,宫署千层,灯火摇曳,火红色的木棉花瓣一路蹁跹,那是热血千山冷,那是盛世暮色中,英雄同时又反英雄的哀歌。
小人物千山万水、风霜刀剑走过,他终于是自己的英雄,可任务本身就是荒诞的、劳民伤财的,他终究是血色任务中可悲的囚徒。
用尽全力,依旧只是一个英雄式蝼蚁。
依旧要对着大厦已倾,哭一曲长安长恨歌。
三,荔枝版《长恨歌》
影片中有组镜头,从荔枝视角,拍宫里的莺歌燕舞、富贵臃肿。
广州到长安的五千里,驿站附户们因为荔枝而四散逃亡、流离失所。荔枝经行处,四野无人烟。
荔枝来处的血色掩尘埃,和宫中的盛世热闹,对比的悲喜之间,很有分量。
一骑红尘妃子笑,山河破碎风飘絮。
而这还不是结束,后续更凶残的一笔,是贵妃压根没有吃。
鱼朝恩和右相斗法,在贵妃准备尝荔枝时,报幕安禄山之子献舞。
李善德九死一生运来的荔枝,和诸多珍奇水果放在一起,对贵妃而言,不过是嗑点小瓜子一样的寻常小事。
岭南经略府官人们疯狂砍树,荔枝园的侗人们哭声震云霄,野老顿足、婴孩嚎啕,二十年长成一棵树、被贵人们为一口鲜就悉数砍去。
言路驿站的附户们,负担之上再加负担,走投无路集体逃役,满目疮痍满目中苍凉,都是“亡、百姓苦”。
商州道上仅剩的骑手们,又被大人物因争斗而杀害,人命和荔枝一起陨落。
万民之血供养而来的荔枝,不过是帝王贵妃面前寻常的“算了”,不过是右相口中的“也不好吃”,血染荔枝千里路,火烧长安万民哀。
荔枝只是贵人们偶然的一个念头,只是大人物朝堂之争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可是,荔枝是他们的身家性命,是他们恩亲留下的基业和念想,是多少人的一生。
而李善德女儿叫葡萄,那点水果,应该以更健康的方式,成为谁幸福的一生。
李善德南下时,黄草驿中劳苦的父女,尚余一丝生机。
李善德率大部队北归时,众人不堪其苦、难承其重,流离四下、不知所终。
电影开头,李善德出差时,热闹吃东西的长安百姓,不知有多少,已沦为长安战火中的新鬼。
电影中蹦跶在李善德左右的好朋友杜少陵,从长安一路逃亡,后来写“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后来写了泣血千年的三吏三别。
林邑奴临死前渴望的长安,是一个自由的,他可以从奴隶当回人的长安。
他想象中那个美好的长安,杜甫记忆中忆昔开元全盛日的长安,李善德“去长安,为百姓做官”的长安,战火中都已面目全非。
长相思,在长安。
长泣涕,在长安。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写《长恨歌》,主角是帝王和贵妃,一千多年后这一曲长恨长泣,主角是小人物李善德,是长安无数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