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7月11日
嘉宾:贾樟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
陈小雨(第五届“青葱计划”导演,代表作《乘船而去》)
高朋(第四届“青葱计划”导演,代表作《老枪》)
耿子涵(第五届“青葱计划”导演,代表作《小白船》)
郝飞环(第二届“青葱计划”导演,代表作《沉默笔录》)
龙凌云(第四届“青葱计划”导演,代表作《何处生长》)
主持:梁植
梁植(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各位电影人,各位优秀的青葱导演,还有烟台的各位影迷,欢迎来到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2025青葱青年影展(烟台)现场,参加首场对话活动“青葱破土:创作进行时”。
“青葱计划”由国家电影局指导,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品牌活动,创办九年来,已孵化、培养多部优秀青年导演电影作品进入市场。我跟大家统一一下,“青葱计划”称呼学员导演有一个说法:第几届加上“葱”。
现在就有请“青葱计划”的主办方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贾樟柯导演,以及“青葱计划”导演代表,“四葱”导演高朋、“五葱”导演陈小雨、“四葱”导演龙凌云、“二葱”导演郝飞环,“五葱”导演耿子涵上台!
首先有请贾导给我们介绍一下“青葱计划”。大家会非常好奇一个问题,“青葱计划”十年完成了30多部片子,而且成才率很高,这是怎么做到的?
贾樟柯:跟大家介绍一下,昨天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九届“青葱计划”创投会刚刚结束,很多第九届的青葱学员导演带着最新的剧本,跟电影产业界沟通、洽谈。我相信,第九届包括之前第八届、第七届的学员导演作品,很快会陆续出现在中国大银幕上。
“青葱计划”是9年前,由时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导演发起成立的,几乎倾注了导协全体会员的心血。首先,我们协会设计了非常好的机制,这个机制不仅仅是创投,让入选的学员导演带着剧本跟产业见面这么简单,它更是长达半年的培训计划。“青葱计划”从全国成百上千个投递的简历、短片、剧本中选拔出20强,这20强年轻导演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我们对选出的20强进行集中培训,大多以公开课的方法进行。很多导演协会的资深的导演,像陈凯歌导演、田壮壮导演、宁浩导演,包括我本人,都担任过青葱创投的主席,跟年轻的导演一起工作,向他们传递经验。目前,我们协会有525个会员,这500多个导演应该都把自己的公益心放在青葱计划上面。
除了公开授课之外,“青葱计划”还有私下授课,例如剧本、导演、制片方向的导师会一对一跟进学员的创投,在学员进入十强后一一跟他们进行剧本沟通,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剧本医生和导演指导,都倾注在私授里面,导师是手把手地在教。
再一个,“青葱计划”项目还有实拍的训练。每位学员在创投的时候,都会由协会资助拍摄短片,这些短片会在创投会上提供给电影产业界人士,让业界能更加直观地了解除了文学剧本以外,每一位年轻导演的影像能力和视听能力。
在影片的后端,很多有资源的导演也会参与监制这些影片,包括像田壮壮导演、少红导演和我本人都监制过。在协会的能力范围内,大家会像领徒弟一样去帮助他们。青葱的公开授课是跟优秀导演的私授结合在一起的。
此外,“青葱计划”拥有更广泛的国际化视野,比如说特别合作伙伴香奈儿,也曾经邀请 导演是枝裕和、英国女演员蒂尔达·斯文顿这样的国际影人来到“青葱计划”进行授课、讲座,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国际化的培训方式。
青葱学员这几年的作品,广泛受到国内、国际电影节展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学员的作品一部一部地进入戛纳、威尼斯、柏林, 的釜山,还有国内的上海、北京、香港、平遥等电影节展,很多学员作品都斩获奖项,赢得观众的喜爱。
我想青葱的成功,在于选拔的广泛性和机会均等的公开性。再则是严谨培训教学的机制和结构,同时也离不开各界的支持,这就让我们青葱学员的成才率非常高。协会的执委会去年刚刚在烟台换届,我们也有共识,要在这一届执委的努力下,让“青葱计划”能有更好的发展。
“青葱计划”接下来会在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增强“青葱计划”的公共性,我们会用很多办法将这样的电影文化资源分享给全国更多爱电影的年轻人;另一方面是国际化,我们会有更多的国际导师参与培训,也计划举办青葱青年影展在海外的活动。
在这里要感谢央视频跟烟台市,我们前年于烟台举办了黄渤海·青葱青年影展,这次是二度来到烟台,谢谢烟台市和央视频给“青葱计划”强有力的支持。谢谢各位!
梁植(主持人):我想刚刚贾樟柯导演的介绍直接回答了我的问题——为什么青葱的成才率这么高。很多参加“青葱计划”的导演就像又上了一次电影学院,真真正正了解到很多电影拍摄的经验。第九届的“青葱计划”创投会于昨日落下帷幕,从1月5日进入“青葱计划”到昨天的落幕经过了216天,这216天有大师班、剧本工坊等。很多朋友会说电影创投不少,为什么青葱比较特殊?因为有这些前辈们给予学员们很多的帮助。
接下来让老师们讲一下,在“青葱计划”中获得的最独特、对自己最有效的帮助是什么?首先有请高朋导演。刚才贾导说到很多导演获得了很多荣誉,高朋导演的《老枪》获得了多项荣誉,能不能跟大家回忆一下参加“青葱计划”的历程?
高朋:我是第四届来参加“青葱计划”的,是在2018年底到2019年上半年期间。我当时的状态是常年一边做广告导演一边写剧本,但没有特别努力地一定要把某个剧本要拍成电影。后来有“青葱计划”第二届的学员白雪导演,她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在青葱的帮助之下拍完了《过春天》,并由田壮壮导演监制。我当时跟她讲了我想写的新故事,她非常振奋,她说我要给自己一个目标,一定要把它写完,不能只当成爱好,我当时看到青葱的截止时间还有2个月,于是这2个月什么都没有做,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写剧本,也确实很幸运地完成了、入选了。
在那个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就像贾樟柯导演说的,在这个电影之后,我接触过很多电影创投,大家各有各的强项和很优秀的创作者。但青葱有一个独特之处,它确实不只是给行业提供一个项目这么简单,它有一个持续半年的培训机制。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最核心的创作者就是导演,它给行业输送的是导演,而不是一个剧本、或者过往的短片作品。在将近半年的培训机制中,会检验剧本能力、拍摄能力还有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的了解认知和制片层面的培养。
所以在这半年的时间过去之后,青葱输送给行业的是真的可以拍、真的可以和行业前沿公司合作、真的可以把项目做出来、可以把这个事情拿到市场上的导演,这是“青葱计划”成才率非常高的原因,我那时候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时我们的培训其实不到半年,后来越来越长,我今年发现青葱(的培训)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详细,我们那会儿是5个月。我在那之前是广告导演,在电影业基本上跟空白差不多。而5个月之后需要迅速了解必须的知识,让整个行业都认识你。后来经过更多的了解才发现,我们这些人是通过“青葱计划”,用短短5个月的时间,走过了在外面一两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巨大的帮助,那时候就是这样一套走下来的。
因为其实做成一个电影的时间太长,像《老枪》各方面都还比较顺利,从2018年底写完初稿剧本,到2024年能够上映是6年的时间。但是在这6年的时间里,一直收到来自青葱前辈还有导演前辈的支持,这6年的支持一直没有断过。因为项目进入到公司投拍,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选演员和各种资源的配置。每次有遇到障碍的时候,都有青葱的老师给予帮助,像王红卫老师和晓东老师等等,以及在后期贾导对《老枪》的剪辑提出建议。
青葱还有一点不同是,它依托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和电影局,感觉有一个无比坚实的后盾,有很多前辈托着你往前走,挺幸福的。
所以就这样6年下来,好像报了一个名,这个事就管了你6年,一直把你电影管出来,上映了、拿了奖;后来也和前后届的学员导演们建立了非常亲近的感情关系。
谢谢!
梁植(主持人):把掌声送给高朋。大家特别有体会,通过参加“青葱计划”有两个关系变得特别近,一个是跟电影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同辈之间的鼓励。大家互相都在想办法,像大家在见面时,一起给现在正在上映的《小白船》继续加油,让《小白船》跟更多人见面。
接下来有请耿子涵导演,《小白船》是她的首作。请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参加“青葱计划”历程。
耿子涵:我是2019年年底参加“青葱计划”的,那时候是本科最后一年,当时面临着毕业考研还是上班的抉择。想拍电影,但怎么拍?就来到了青葱。我得知青葱也是因为白雪导演的《过春天》,这对于在校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信息和很重要的鼓舞,所以我就来了。
对我来说,青葱是一个让我快速成长和密集成长的人生阶段。在学校四五年更多的是着手于技能上的培养,而来到“青葱计划”才真正学会行业怎么运作,怎么把我想做的东西推向各大公司和市场,因为那时候确实不懂。在这几个月密集的培训、面试、甚至比赛的过程中,必须要快速地弄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怎么说服别人,是这样的体验。
正因为青葱是相对长时间甚至是需要大家协作的创投环境,让我们大家的关系很亲。就像小雨导演,我们不在一个城市,每年也能因为“青葱计划”见上好几面。
梁植(主持人):“青葱计划”在《小白船》哪个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让它呈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
耿子涵:我觉得一定是在创投的压力下,有这样需求,需要向各个公司和观众去讲述项目讲述故事,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要把自己想表达什么,想要怎么说服别人的那些构想想得很清楚、很准确。
我参加的是2019年的“青葱计划”,2020年就 了,那一年的青葱也停滞了一段时间。但我们所有的大师班和剧本工坊都在断断续续推进,在那个阶段接受一对一的指导。当时是薛晓路导演来指导我们的剧本,让我们的剧本有了一个新的走向。这样的故事、这样的题材如何能在现在的环境中做出来、呈现出来,从两人关系变成成长故事,这些指导都是很有意义和很实际的。
梁植(主持人):对,这些对年轻的创作者非常重要。青葱的特点大家非常熟悉,大牌导演和创作者会完整地看我们的剧本,坐下来一对一沟通很多细节。而且不仅是这样的沟通,还会在持续创作的每一步上给你更多的支持,这是非常珍贵的。谢谢耿子涵导演,也期待《小白船》能够跟更多观众见面。
接下来有请陈小雨导演。《乘船而去》也是在这几年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包括在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新单元等等,都斩获了多项荣誉。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陈小雨导演。
陈小雨:我可以聊点尖锐的吗?我觉得如果不把现在的困难描述得非常清楚,其实并不知道“青葱计划”在解决的是多么大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属于是,电影是急需创新的,就像那时候法国新浪潮把很多曾经认为是缺陷的技巧变成了一种语言。现在我们在抖音上,观众接受的信息和视听的形式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我们急需创新。但是现在创新很难发生,因为我们现在在一个非常保守的行业环境里面。
在这行业里面有大量的外行人,掌握着很多的资源。它是非常封闭的。年轻导演很难有机会把自己的影片或者剧本往前推进,哪怕推到一定地步,面对的是大的公司资方,里面几十人背靠背过会给你的剧本提意见,很多意见并不是良性的意见,因为这些人并不对这部作品真正负责。如果说你要带着挑刺的方式去审视一部作品,那么任何经典的电影都经不起这样的审视,而这些人扑灭的东西,会非常轻松地摧毁青年导演的自信。
他们扑灭的是非常珍贵的火焰,而青葱计划保护的就是这样的火焰。首先它给了我们这样的阶梯,让我们从在行业里面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往前走。走到一个阶段之后,站在我面前的是导演工坊导师万玛才旦,编剧工坊的导师孙小杭老师。他们都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保护创作。创作是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体验里面来的最源头的那个东西,而当我们现在的行业都总是用一种市场被验证过的东西在倒推回去的话,是非常滞后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作品不是朝前走,而是往后走,这让我们产出的东西越来越落后,越来越已经有过,越来越无聊。但是孙老师、万玛才旦老师,以及在“青葱计划”每一位前辈和同伴都鼓励你的是,要把你最富有创造力的那部分保留下来,继续往前走。
这个东西对我们而言,起到的帮助可能在今天都没办法完全看清楚,可能它会持续发酵20年,30年、甚至100年。这是一个优秀的火种的延续,我相信这个火种一定会再次熊熊燃烧。
梁植(主持人):谢谢陈小雨导演,你说得对。保护创作者的初心是青葱很重要的特点。因为从大家刚开始懵懂没有拍过电影,然后到一点点拍下来,导演们都会特别理解。大家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故事那种不确定性、取舍时候的艰难,这些细节资深的艺术家也非常了解,他们会感同身受地引导大家完成长片。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有请郝飞环导演,《沉默笔录》中的章宇老师也获得了平遥电影展的最佳男演员。《沉默笔录》现在已经跟观众见面,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这一条青葱之路,会有什么样的特别突出的心得和感受?
郝飞环:刚才3位导演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顺着保护青春火焰的部分,就说具体一点,我自己参加青葱的历程。我2016年的时候在电影学院读研究生,当时2015年已经办了一届青葱,有很多年轻的师哥师姐参加,我也试了一下。2016年,就如同高朋导演把写剧本当爱好,我花一个月时间把剧本写了。投递青葱后这个好事真落到了我自己身上,我特别开心。
之后参加工坊,从十五强到十强,我很紧张。青葱给你钱拍样片,我在想这个计划也太伟大了,会给你掏现金让你拍样片,再拍一个先导预告片,有人给你托底,给你掏一百万现金,这个计划太伟大了。最后进到十强,我又想,五强这个好事肯定也落不到我身上,想想就算了,结果真的五强了。五强是电影局给了100万的扶植金,最后是顺理成章的一个事,获得阿里影业的投资,很顺其自然,到了2018年就开机,经过一些非常漫长的等待,在2023年的时候这部电影终于上映。
为什么刚刚陈小雨导演说,“青葱计划”保护火焰是用非常具体的方式,不管是掏钱让你做样片,还是进入到五强有100万的扶持金,都是实打实的帮助,而不是对着你夸夸其谈。包括我现在能从事这个行业,能推开这个大门,其实也是因为参加“青葱计划”。现在是第九届,希望它一直办下去,越来越好,让更多的青年电影人加入,这一点太重要了。
梁植(主持人):郝飞环导演和高朋导演,其实“青葱计划”报了名之后不得不马上提交,让自己不断地在短时间内让创投的东西更好更加完整,有时候催促很重要,报名截止就这一天。如果没有“青葱计划”,我不知道那个点会到什么时候,始终认为还要准备一下。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有这种惰性?
高朋:是不是不够勤奋。
梁植(主持人):我感觉陈小雨导演会更勤奋一点。
陈小雨:我那时候也受到很大的鼓励。我那时写完剧本之后,就碰碰运气投的“青葱计划”,没想到就中了,孙小杭老师有杭州的一部分血统,他知道我们浙江的人状态,让我我过来试试看,他说万一我要没法走到最后,回去还能拍宣传片,还能在杭州过得很舒服。后来既然走到这一步,就把这部片子好好地往下做了。因为现在大家会需要不同的地方语境,《乘船而去》是南方语境下的东西,只要表达好自己,就能够让这个市场更丰富。
梁植(主持人):我们是想说,今天跟大家聊了半天,不要让大家觉得“青葱计划”太高大上,作品要如何眼花缭乱才能进去。贾导也说了,未来将开放更多的机会给更多年轻人。接下来继续有请龙凌云导演《何处生长》。
龙凌云:我曾经是影迷,做梦有一天可以做导演,我没有有幸去读电影学院,因为我以前是学美术,但做导演这一件事情是一个梦想,这个东西很遥远。确实是因为“青葱计划”才让我有机会能拍我的第一部电影,我是觉得“青葱计划”对我来说是一个质变。
我以前工作是拍广告、拍宣传片,也是影迷,会看很多电影,电影节也会去买票,但是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去导演。“青葱计划”向全社会开放,也不要交报名费,就报了,我当时觉得入选了是一种幸运,就当听听课。“青葱计划”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背靠导演,所有的老师都是在一线工作的,我也曾经想过写剧本,看了很多的剧作书,这是一个观念,并不会意识到它落地如何如何,但当一线的导师告诉我,你写这个是因为哪个理念写了这个东西,我发现导演一句话就把我点拨到了,我当时的老师是崔斯韦老师,他让我们《何处生长》这个剧本在青葱有了一个巨变,然后我的导演工坊老师是管虎老师,他会根据我这个人给我一些建议。他告诉我怎么样去处理问题和应对问题,他的点拨也是很实也是很有用的东西。我的监制少红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意见,我在青葱最大的感受是,我是因为青葱计划,从普通的影迷质变为导演,我非常地感谢青葱。
梁植(主持人):谢谢龙凌云导演,在“青葱计划”,导师们给了最有操作性的指导,无论是场景的选择,包括在现场的经验。陈小雨导演那时候拍过长片吗?
陈小雨:我当时拍过纪录片。
梁植(主持人):其实大家在剧情片,尤其是面对长片都是零经验,都是第一次开始。
第二轮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够跟年轻的影迷分享,第一个故事是怎么样选择的?比如我想报“青葱计划”剧本,故事是怎么来的?首先有请龙凌云导演。
龙凌云:我的《何处生长》这个故事是很小切口的故事,就讲的原生家庭对一个青少年的影响,然后有点残酷青春、有一点亲子关系的这个东西,这个故事背景肯定有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多的还有好朋友的人生经验。
当时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更多是一种直觉,也没有考虑到将来上映,也不懂电影市场。这个故事是我周围人的故事,我相信做出来可能跟我们这一代人是有共鸣的,所以就写了,其实就是家庭伦理青春的故事。
梁植(主持人):其实是选择了跟自己经验和经历有关的,也是自己可以把控的?
龙凌云:第一部大部分是跟自己相关。
梁植(主持人):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问一下郝飞环导演?
郝飞环:其实《沉默笔录》的故事是“瞎编”的。我的写作习惯是会写很多个故事,我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如果我写下去我会留着,比如说今天还能写3000字但不写了,留着明天写3000字,明天写完之后,我又知道后面该怎么写了,这是奖励机制。
但如果这个故事今天静坐在这里没有进展,我就把这个故事搁置了。我写剧本就是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我觉得在还没有去融资、完全是一个笔头上工作时,我会完全把写剧本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凡能够坚持下来就能够写完。我在写《沉默笔录》的时候,不是那一个月要交稿,所以那一个月我过的特别开心,因为我前面搜集了很多素材,我每天都能写两三千字,写这个剧本是一个挺幸福的事。
当然这个结束之后,也有很多痛苦的经历,就是枯坐一整天看着空白的文档,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第二天写了一天,又感觉自己特别牛。这就是一个创作者又煎熬又快乐的体验。
梁植(主持人):我觉得讲得特别生动,说了一个重要的点,未来有创作梦想的朋友,写作是练笔,是时时刻刻要做的工作,我们多数人还是需要反复训练,训练自己的表达方式,尤其写剧本这件事情。小雨导演在郝飞环导演说的时候频频点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陈小雨:我写过很多短片,所以脑子里从小就爱做白日梦,有脑内小剧场,自然而然就会有故事的雏形在那儿,脑子里感觉有一个小花园,有些花你会细心呵护很长时间。你在获取平时生命体验时,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你讨厌的社交场合,一切都是素材,包括看到的东西激发你不同的想法,你就知道我又有灵感、又有“浇花的水”,这时候你就会看一下这些东西它适合注入到哪一朵花里面去。《乘船而去》最早就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因为那一段时间我就在老家生活,然后外婆跟我说的这些话,都成为了最适合《乘船而去》的养分,所以最终变成不是我在选择这部作品,而是这部作品在这个时期选择了我。
梁植(主持人):这个感觉就是有些故事是慢慢地长在我们的身体里,谢谢小雨导演!想问一下耿子涵导演,《小白船》故事是怎么来的?
耿子涵:《小白船》这个故事,其实是编剧在大学本科的毕业作业,然后因为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中戏电影电视,我们专业是要分方向,一个班25个人,大概一半编剧方向,一半选择导演方向。编剧方向就是一个长片剧本毕业,导演方向是短片毕业,所以其实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一个完整的长片的电影剧本。那关于这个剧本,当然它是一个青春的故事,在探讨两个女孩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对青春的回看、去描述青春的表达,在那个年龄的我们是离青春很近。
现在我有一个感受,这个片子从2019年到现在也过去五六年,我自己离影片的年纪越来越远,反倒这几年后期的宣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有了青春的体悟,只有你离开青春之后,才会对青春有实感。
梁植(主持人):现在《小白船》正在院线当中,有哪些是观众看完片子之后、超出你之前的预期的评价,有没有很难忘的评论的?
耿子涵:我每天都会看小红书,都会看到观众的留言,有一位观众的留言,她觉得小的时候真好,她现在长大了,我给她的回复就和我刚刚说的是一样的,其实长大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你只有长大了,你才知道小时候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你只有跳出来才知道。包括很多观众会觉得他们很开心,在大银幕上能看到这样视角的作品,虽然我们的受众没有那么多,我还是很开心影片能走到一个个适合它的观众的面前。
梁植(主持人):谢谢耿子涵导演。高朋导演讲一下《老枪》故事怎么来的?
高朋:这个电影的出处,其实也是“自然生长”。做第一个片子不懂考虑那么多的因素,就是自然长出来的,宣传的时候特别怕被问到这个问题,说半天其实不知道对市场有没有用,它就是自己长出来,它跟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的人生经历、你怎么想事、你关注什么、你喜欢关注这个社会什么样的切片、你对历史有什么样的看法密切相关。这个东西特别珍贵,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因为第一个片子完了之后,可能会有公司找你,说你拍得还不错,但是你下一个别拍这个,不然的话,你死定了。他们会告诉你,你拍这个观众肯定爽。这个也没有错,因为行业要生存,但是它是不一样的,不是生长出来的,不可能每一个憋6年,为了在这个行业生存,我只能说我也觉得是那样。
所以我觉得首作是特别珍贵的,因为其实你是没有任何的杂念、毫无保留地、特别真诚地面对观众,面对其他的伙伴和创作者,把你自己完全没有保留地写在纸上,说起来我真的特别推荐大家去看《小白船》,我自己刚刚看完,我觉得那个就是年轻创作者第一次去拍一个电影,就是那么的真诚,那么没有保留、那么有才华但又特别的锐气,真的非常有赤诚赤子之心的。因为我们活在消费主义的时代里,给大家创造出很多的需求,有一种需求是被大家忽视的,说我们灵魂的特别本质的需求,有时候会忽视它,有时候碰到那个东西击中你了,你发现我真的是需要这个东西,我是有感受的。
我觉得好电影是这样,不迎合谁。很多时候都非常的世故,都有很多的保护壳,都有很多的面具,看到真的电影的时候,所有的壳都碎了,你非常地感动,你走出电影院你再戴上面具在社会上去表演你的角色。那个黑匣子是非常珍贵的。在这个时代里,大部分导演只有首作这一次表达自己的机会,因为你要面对的问题跟所有人面对的问题是一样,所以大家去看《小白船》吧。
梁植(主持人):刚才高朋导演讲得非常好,一部作品是导演的表达,观众是最敏锐的。导演是自以为观众会喜欢,观众大部分都不会买账。这时候请教一下贾樟柯导演,今天聊了很多“青葱计划”,有非常多的年轻创作者希望有机会去报名,你会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年轻的创作者,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提高自己,能够加入到“青葱计划”大家庭当中,能够创作自己长片的首作?
贾樟柯:刚才听了5位青葱导演的分享,对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来说,看起来是给予青年创作者支持,但其实我要特别感谢青年导演对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支持,他们是我们最年轻的一批会员。我们协会都是电影导演构成,所以整个协会的会员,在“青葱计划”都带着创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跟学员沟通,以及对于电影无保留的贡献。大家都是创作者,我们也会保护导演的创意、保护导演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镜头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讲,跟其他的电影创投不一样,这是由导演支持的计划,它具有这样的特点。
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感谢国家电影局,刚才几位导演都谈到,我们每一届有5部影片会得到国家电影局每部100万的支持,对于起步导演来说,也确实是非常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刚才梁植谈到未来,一方面会坚持从第一届“青葱计划”积累下来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从资源配置上,随着协会能力壮大以及各界更多支持,希望能够在学员的拍摄短片的资金上有更多的支持,我们也希望有能力在未来他们进入市场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耿子涵《小白船》正在放映,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问题,如果协会再有财力,可以在发行端提供帮助,我们协会作为非盈利的社会组织,还携手各方在此呼吁更多地关注中国电影发展,一起来支持“青葱计划”,就像烟台市正在做的一样。
另一方面,“青葱计划”落地在山东是适得其所,不仅我们欢迎全国的年轻人来报名参加“青葱计划”,也特别期待烟台的年轻人,能够透过近距离地了解“青葱计划”,在未来参与到这个计划里面。
“青葱计划”是一个公开的活动,欢迎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大家只要怀揣梦想,准备你们的剧本和短片,准备好时间和决心,就有可能进入到青葱大家庭。谢谢各位!
梁植(主持人):谢谢!我们应该用掌声感谢贾樟柯导演,感谢每一位年轻的导演们。来到山东就对了,我们国家最大最好的葱都在山东,“青葱计划”在烟台、在海边一定会越来越好,请各位给年轻人送上寄语。
高朋:因为“青葱计划”是面对全球中文的写作者,我觉得所有的创作者、所有想写出故事的人,把你们的故事写出来,只要你带着特别赤诚的心,面对自己把它写出来,我觉得在现在这个行业,是有地方让你发光、让它变成影像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所以一起加油。
耿子涵:应来尽来,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我们每个人来的时候,就是先来先做,因为不可能有万事俱备、什么都准备好的时候,就是先来。
陈小雨:即将报名青葱计划的朋友们,大胆一点往前走,让我们都可以看见你们。
郝飞环:来“青葱”,研墨下笔,写下4个字:“大展鸿图”。
龙凌云:我觉得就是不要想太多,反正就是先做,因为确实当时我们也是这样,然后走一步看一步,最后走到了片子上映。我觉得如果能来参加青葱,是幸运的。
梁植(主持人):说得太好了,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