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作为起点男频小说的代表作,自2007年连载以来,已经成功实现了影视、动漫、游戏等多媒介的改编,如今,它又以沉浸式戏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作为《庆余年》的粉丝,我先后观看了5月25日版和7月12日的修改版。对比之下,修改版在剧情节奏和人物塑造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优化。
小说《庆余年》的表层是一部权谋爽文,但其真正魅力在于深层内涵——即便世界黑暗,也要活出“人”的样子,不向命运低头。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才得以打动无数读者。话剧版本的《庆余年》抓住了原著这一核心主题,通过舞台的呈现,将范闲、太子、二皇子等主要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
太子李承乾的挣扎通过其标志性的人物动作——下跪来体现,每次接到圣旨,哪怕只是皇帝的一句口谕,他都如履薄冰,必行跪拜之礼。这个看似懦弱的角色实则暗藏野心,在长公主的长期影响下,学会了用愚钝的外表掩饰内心的算计。作为嫡长子,他必须在庆帝面前扮演一个合格太子的形象,同时又不得不忍受反复无常的庆帝将二皇子、范闲置于他面前作为竞争对手。他虽为太子,却毫无实权。话剧中,太子感慨道:“陛下只教我如何像个太子,却从未告诉我该做什么太子。” 揭示了他在皇权争夺中逐渐丧失自我的悲哀。
二皇子李承泽的悲剧是通过反复出现的台词——“朝堂,不过是一座荒唐”得以揭示。这句台词在剧中多次出现,从开场到中场再到结尾,层层递进,强化了其象征意义。二皇子比任何人都清楚“朝堂之争,不进则死”的残酷,但是他早已被庆帝推着走向太子的对立面,身不由己。
他与范闲形成鲜明对照——范闲至少是庆帝的棋子,而他连棋子都算不上,生死从未在庆帝的考量之中。当庆帝将叶灵儿许配给他时,他深知这意味着庆帝已经把他推离了权力中心——多疑的庆帝绝不会允许将来的继承人身边有一个权臣,而二皇子的婚姻,也只是庆帝局中的一环。
话剧版的范闲比电视剧版更多了几分无助。当陈萍萍、庆帝、范建纷纷选择置身事外时,他只能独自面对燕小乙的致命一击,最终和燕小乙两败俱伤,在生与死中苦苦挣扎。
话剧通过大段独白来勾勒范闲的内心世界,他理解燕小乙杀他的理由,也明白自己能活到现在,全靠"老爹们"的庇护。只是,在生死关头,活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挣下这些朋友,我不想死!"这句独白,是他对生命的本能呐喊,是他对过往岁月的不舍,那些他所珍视的人和事,都在这一刻成为他活下去的理由。
结尾处,太子、二皇子、范闲围绕皇位展开对话,三人纷纷表达不愿继承皇位,这一情节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
太子一生被束缚在“太子”的身份中,却从未真正拥有过权力;二皇子在权力的游戏中被庆帝当作棋子,最终被推离权力中心;而范闲,虽有庆帝的庇护,却始终不愿被权力的枷锁束缚。
三人的对话,不仅是对皇位的拒绝,更是对命运的反抗和对人性的坚守,成为全剧的点睛之笔,精准地传达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即便身处黑暗,也要活出“人”的样子,不向命运低头。
在叙事节奏上,修改后的版本融入了更多幽默元素,有效地缓解了剧作的紧张氛围、无论是范闲对长公主说的"Me too"引发的谐音误会,还是王启年冷不防冒出的东北话"嗯呢",都精准地戳中了观众的笑点,观众席上时时传来会心的笑声。
当然,将百万字的小说改编为两小时的话剧,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交代复杂的背景和人物关系,剧中不得不加入大量对白和旁白,使得语言密度较高,这对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可能不太友好。
但整体而言,这部戏剧对原著精神内核的提炼较为到位,看得出剧组的真诚和用心,“很难满意”工作室,请继续加油。
-劇終-
苏 扬
想要发光
落笔于2025年5月25日和7月12日观看后
配图为剧照,与作者观看场次卡司无关
来源剧组 摄影 王犁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更多阅读 可点击
|
| |
| |
||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