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奎的逆袭,他是怎样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

admin2025-07-15  2

本文作者:李啸天

2024年8月12日,成龙突然发了一条网络信息,用以纪念“元家班”成立65年。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大的问题,是大家意外在成龙的这条信息里,发现他的师兄元奎已经去世了,居然。

随后,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前会长田启文证实,元奎于2022年因新冠肺炎离世。田启文向媒体表示:“约两年前,元奎因为新冠肺炎病逝,但基于家人意愿一直未有公开,以我所知他早年已移居加拿大。”至于成龙为何突然公开元奎死讯?田启文说:“他们始终是师兄弟情深,怀念也是正常。”

元奎去世的消息,连近年移居加拿大的元华,身为师兄弟也表示自己也是在成龙发消息前后才得知元奎的死讯。元华还透露元奎是在美国西雅图定居,这两年自己和他们家人失联了,根本找不到。

一代名导,就这么悄然离世。

元奎,这位曾经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元家班”成员,结果最后又默默地离世,令人嘘唏。前阵子唐佳离世,因为过于悲壮,还引起一阵老影迷的怀念,而元奎就这么无声无息,实在是让人不忍。

元奎,身为“元家班”一员,因为前面有洪金宝(元龙)、成龙(元楼)、元彪的存在,元奎在“元家班”里的名气与影响力都不足够硬。

但是,要论成绩,他一手捧红了杨紫琼,捧红了周星驰,捧红了赵文卓,而且长时间内是李连杰的御用指导。此外,他还捧红了尚格·云顿,捧红了杰森·斯坦森,捧红了罗芙洛等。在香港动作片领域,他是袁和平、程小东之后最具才华的动作指导,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绝对值得关注。

前面,聊完了吴思远篇后,原计划接下来要写一下徐克。考虑到这又是一个长系列,需要重看补看的片子不少。就趁这个间隙,先来聊一下元奎。正好,他是吴思远一手发掘出来的导演。前面也有读者想让聊一聊元奎,在这里算是一个呼应吧。感谢大家对本站的关注,也感谢大家对这个系列的喜爱。能够满足大家的,就尽力而为。

不过呢,在元奎篇写了个开头之后,又发现必须要聊聊袁和平,八爷的作用更大,他的个人际遇与香港电影发展的大潮之间,发生了很多让人感慨的故事。因此,元奎篇就此放下,先聊了八爷,写了袁和平篇。

现在,可以回归正题了,将停留在后台里烂尾的篇章拿起来续上。

元奎,原名殷港民。从小,他就是一个倒霉催的孩子。

在他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了。接着,父亲又早逝。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生活拮据,孤独无依的母亲无力养活他,只好送他去戏班学艺。

你可能觉得母亲还怪好嘞,这么小就为他找营生。岂不知,学东西在其次,主要是在那里可以包吃包住。

殷港民加入的就是于占元开设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按照古代的戏班规矩,入班的弟子要与师傅签“生死契”。真的是师傅负全责的“生”与“死”,“生”就是生活全包,包吃包住,“死”则是学徒期间要接受严格的训练,不服就打,奉行棍棒教育,而且打死不赔。学徒期间,师傅对徒弟全负责,当然了,徒弟也得负责替师傅挣钱,外出挣得所有钱,都归师傅。学徒期满,能够独立赚钱了,也得前三年挣得钱都归师傅,之后才可以为自己挣钱。

殷港民的妈妈,也没有太多选择,简单考察了一下,就确定交给于占元了。

其实,这里也有故事。

前文讲袁和平的故事时说,袁大眼曾经也是元家班成员,但是没那么正式。因为于占元与袁小田都是北京南下的京剧武生,他们相互熟识而且是老友。于占元刚开班时,袁小田将自己的儿子袁和平、袁祥仁送了进去,充当“钩子”,也就是“托”,好用来吸引其他学员。殷港民的妈妈去考察的时候,就看到于占元在正儿八经地传授武艺与技法,有模有样,很认真,不像是骗子。所以,放心将殷港民留了下来。

而袁氏兄弟呢,也不是完全的“托”,托儿一般利用完了也就完了。但是,袁和平兄弟俩,还是很认真地在于占元那里学了一年半的。只是,他俩身为“钩子”,不用签生死契,犯错了也少挨打。但是,袁和平从小就不好好学习,习武时总是偷懒,他爹袁小田也是自己烦了,才扔到于占元那里的,取名元庆。于占元脾气可是真不好,犯了错可是真打的。袁和平说是少挨打,也只是少而已,打还是要打的。也因为受不了这个,袁和平才早早从于占元里退出,早在成龙入校之前,袁家兄弟就离校了。所以,成龙这些师弟们,管洪金宝叫大师兄,管袁和平叫大大师兄。

我们都知道,洪金宝是“元家班”里的大师兄。那也是在袁和平离校之后,洪金宝逐渐靠自己的凝聚力,变成了师兄弟的核心,成为了大师兄。

实际上,论年龄,出生于1951年11月的元奎,比洪金宝还要大一岁。实际上是大了两个月多点,三毛出生于1952年1月。

不过,严格的师兄弟排位是按入门顺序,而不是自然的年岁。

查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元家班的入门顺序情况如何?

但是,并没有。

从1959年创办中国戏剧研究学院,一直到1973年学院解散,于占元前前后后收徒达100多人,这些学徒,并没有留下一张严格的家谱。不像德云社、赵家班,都有严格的家谱,每一个徒弟都有严格的排位顺序,丝毫不乱。元家班按说应该有的,可是却没有。

下面,是在网上搜的,AI给出的排名顺序,看着不太靠谱,但也只能这么姑且一看了。

按照百度AI搜索给出的元家班入门顺序,元家师兄弟的顺序大致是这样的:

大师兄洪金宝(元龙):出生于1952年,1958年入门。公认的“七小福”之首,艺名“元龙”,幼年顽劣却天赋异禀,8岁便以童星身份出道,后因影视发展使用本名洪金宝。香港动作电影奠基人之一,创立“洪家班”,代表作《福星高照》《叶问》系列,被誉为“大哥大”。他也是唯一能让成龙低头喊“大哥”的人。

二师兄成龙(元楼):出生于1954年,1961年入门。原名陈港生的成龙,最初艺名是“元楼”。因大师兄洪金宝出师后,他才继承“元龙”之名,但出演活动冠以“陈元龙”,以示区分。后来为表尊重始终自称“元楼”。从武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成龙的传奇离不开“敢拼”二字。

三师弟元彪:原名夏令震,出生于1957年,1964年入门。元彪以轻盈灵活的身手著称,是师兄弟中的“跟斗王”,曾与洪金宝、成龙组成“铁三角”走红。1983年《A计划》中,他从15米钟楼坠落的镜头至今被影迷封神。

四师弟元奎:原名殷港民,出生于1951年,1965年入门。比洪金宝年长1岁,却因拜师稍晚屈居第四。元奎是李连杰的“御用武指”,《方世玉》中“安全第一”的经典台词正是他的自嘲。

五师弟元华:原名容继志,出生于1952年,1966年入门。因体型酷似李小龙,曾为其电影做替身翻跟头。在多部电影中塑造了经典的反派角色,2004年凭《功夫》包租公一角斩获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证明“反派专业户”也能演出市井幽默。

六师弟元武(周元俊),他是元家班“七小福”中最低调的成员,80年代后淡出影坛,仅存《七小福》等少数作品。

七师弟元泰(王元泰),与元武类似,早期参与戏班演出后悄然退隐,成为七小福“消失的拼图”。

至于大家熟悉的元秋,她原名张转男,出生于1950年,比元奎年纪还大一岁,比洪金宝大两岁,是于占元旗下除女儿于素秋之外,唯一女弟子,因在电影《功夫》中饰演包租婆一角而走红。元秋7岁入门,比洪金宝还要早,但是因为是女孩子身份,在那个女性身份相对卑微的时代,女孩子难以立威,因此没能成为大师姐。

至于其他师兄弟们,有人成了自成一派的武术指导(元彬);也有人在历经波折或者嫁为人妇多年后,老来得到机会,得到金像和金马的荣誉(元华、元秋);有人在拍过几部电影后不知所踪(元文);有人做了多年武师,最后又到四川学习变脸,重回戏剧界(元武);有人在电视台默默工作,在片场遭到黑帮闹事被打碎胳膊,然后被电视台扫地出门(元宝);有人走向幕后,成为电影老板(元庭);有人流落异国,成为餐馆老板、高尔夫球场地老板、律师等。洪金宝有次在美国拍戏,发现有人一直注意他,刚开始他以为是影迷,后来交谈才晓得是当年留在美国的师弟范关东。听到范关东这么多年来在那边做厨师替人打工,洪金宝就决定在拉斯维加斯投资了一间餐馆,交给师弟打理。不知道此时的洪金宝是否想起了,70年代的他有段时间穷困潦倒,每月向何冠昌借钱度日,曾驻足于大排档前,想改行做厨师。人生际遇,微妙如此。

话说,于占元的戏班以严苛著称:弟子每日练功19小时,犯错便藤条伺候。洪金宝曾回忆:“师父打人专挑关节,一棍下去肿三天。”但正是这种“地狱训练”,让七人练就钢筋铁骨。成龙因总被连累受罚,得绰号“大鼻”(爱哭鼻子,而且鼻子受过伤)。洪金宝则因为乳名叫“三毛”,于是顺延过来一直被这么叫,乳名变外号。

说回到元奎,因为家境原因,他训练尤其刻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动作始终难以达标,气得师傅整天骂他“大棒槌”。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他腿型有问题,有点O型腿。师傅只好让兼管服装和道具,负责幕后工作。戏班嘛,幕后工作很多很杂,管幕后工作的,一般都是戏班里地位卑微的人。

于是,每天训练或演出结束后,其他师兄弟可以倒头就睡,而元奎还要收拾所有道具,有时候弄得太晚,就只好睡在舞台上。

外出演出的时候,因为害怕别人偷东西,他经常一个人睡在狭小的道具室里。晚上,别的师兄弟都回去睡了,只有元奎一个人留在野外,跟同场演出的马戏团里的动物们为伍。小时的元奎,没少受到惊吓,但时间长了倒也练出了胆子。

后来戏班解散,他跟着师兄洪金宝去做龙虎武师,依然混得很衰,还被人取了个讽刺的外号。

粤语中,“奎”的发音类似“灰”,喊起来绕口,大家就改成了“蛋”。于是,元奎就成了元蛋。不过,“元蛋”在粤语里读起来很像“完蛋”,这恰是其他人对他的嘲弄。

元奎就这一条被叫了不少年“阿蛋”。直到后来功成名就,大家才不约而同地改成“阿旦”,江湖人称“旦哥”。

元奎从1970年入行,正式进入电影圈,做龙虎武师。

1871年,出演午马执导的武侠片《聋哑剑》,正式出道。这部影片由明星电影公司出品,老板黄韬,我们在前面吴思远篇里提到过他。黄老板算是吴思远的天使投资人,给了吴思远机会执导人生第一部电影《疯狂杀手》。结果,剪片时,黄老板还剥夺了吴思远的剪辑权,最终导致影片票房一般,没有赚钱。以至于说好的两部片的片约,第二部《荡寇滩》黄老板拿着剧本就是不愿意投资。结果吴思远另找资金拍了,还火了,黄老板后悔不已。又想把《疯狂杀手》拿出来再卖一次,结果被自己儿子低价已经卖了,一下把年岁已高的黄老板给气死了。吴思远愧疚了好久,毕竟第一部电影是他给的机会,结果没有让他赚到钱,觉得很对不起他。

话说回来,黄老板是小电影老板,明星公司别看名字很唬人,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电影企业。元奎出道之作,连名字都没有打出来,也是可怜。公司小,电影影响也小,等于是默默出道。

后来,虽然参演过不少电影,但因为腿型原因,他的表现并不好。

前文讲过,“元家班”最初进入电影圈,是跟随韩英杰混的。韩英杰是于占元南下香港时带着的小弟,资历上属于袁小田、刘湛那一辈的。但是,因为年轻,后来又娶了于占元的女儿,成为了他的女婿。这样,在辈分上,就自矮了一辈,成为了洪金宝他们的记名师兄。

因为年轻,又能打,韩英杰早早转型进入了电影行业,做武术指导,打出了名堂。

韩英杰在邵氏,跟着大导演胡金铨混,是他的御用动作指导。名气上,与张彻的御用动作指导唐佳、刘家良齐名。

胡金铨执导的《大醉侠》,这部现代武侠动作片的开山之作,就是韩英杰带着洪金宝一起做的。

后来,胡金铨离开邵氏,前往台湾寻求发展。韩英杰就带着洪金宝等师弟一起跟到台湾。胡金铨这期间执导的《侠女》《忠烈图》《空山灵雨》等片,其动作设计基本上都出自韩英杰之手。不过,胡金铨是出名的武林慢手,做工讲究精益求精,出片率不高。这对于靠出片率求生的“元家班”来说,必须要另寻财路。

所以,当嘉禾成立时,老板邹文怀就请韩英杰回来帮助李小龙。于是,《唐山大兄》《精武门》的动作执导都是韩英杰。

《唐山大兄》因为是在泰国拍的,投资少,卡司也小,韩英杰并没有带太多元家班的弟子来,只有比较成熟的林正英、陈会毅、刘永等几个人跟着他。后来,林正英、陈会毅也成为了李小龙的左膀右臂。

在《精武门》里,人员齐备,韩英杰就找来了大量元家班弟子参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洪金宝、成龙、元奎、元华、元武等人的身影了。

(元奎在《精武门》里的角色)但是,很不幸的是,李小龙很快就去世了。韩英杰的动作班底,也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跟着他留在台湾继续追随胡金铨。另外一部分则团结在了洪金宝的旗下,组建了“洪家班”。

又但是,随着李小龙的去世,香港动作片万马齐喑,一片萧条。连洪金宝自己都吃不饱饭,对于“洪家班”其他成员也就无从照顾。成龙,选择前往澳洲,去在美国驻澳大利亚领事馆里担任厨师的父亲,想要靠厨艺为生。

元奎,也要独立求生。甚至,当“洪家班”接到了戏,由于他的身手不行,不是班子核心成员,也就得不到重用,甚至得不到利用。还是要靠自己去恰饭吃。

于是,70年代的元奎与台湾导演蔡扬名(《码头大决斗》,1973年 ),郭南宏(《虎豹龙蛇鹰》,1977年) ,董今狐(《神腿铁扇功》,1977年),王羽(《直捣黄龙》,1975年)等合作过,也与黄枫(《合气道》,1972年),楚原(《流星蝴蝶剑》1976年;《天涯明月刀》,1977年)、何梦华(《埋伏》,1973年;《油鬼子》,1976年)、罗马(《李小龙与我》,1976年)等香港导演合作过。

可以说,他期间出入于韩英杰的“韩家班”、李小龙的“李家班”、洪金宝的“洪家班”、唐佳的“唐家班”、袁和平“袁家班”之间,无所依附,戏无定所,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没有自己的归宿。

直到1977年,元奎参与了吴思远旗下思远影业出品的《南拳北腿斗金狐》,正式与大大师兄袁和平进行合作,这才让他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获得了袁和平与吴思远的高度认可。

之后,元奎又经过了《鹰爪铁布衫》的锤炼。在片中,元奎与元彪一起,在这部影片里担任了“武师”,并分别出演了“祁山三怪”中的“京中魔丐”与“玉面阎罗”两个龙套角色。虽然导演给了二人几个正面镜头,但一番打斗之后,两人还是快速领了盒饭。

(饰演“祁山三怪”的元彪、元奎兄弟俩)

元奎,在这部《鹰爪铁布衫》中,还在之前的桥段里,他出演了恶棍刁贵手下的“龙套打手”。一片之中,分饰两角,可以看出袁和平对他的看重程度明显加重。

于是,在捧红了成龙的《醉拳》里,袁和平正式上位做导演,而元奎也上任做了副导演,正式走上了自己的导演之路。

吴思远也很看重元奎。在1981年,当嘉禾邀请吴思远执导李小龙的遗作《死亡塔》时,吴思远就拉上了洪金宝、元奎做联合导演。这也是元奎作为导演的处女作。

因为上述影片,在前面的篇章里已经讲过,这里就不细说了。

总之,一步一个脚印,经历过了1970年代的挣扎与积累,进入1980年代,元奎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1982年,在吴思远的支持下,元奎首次独立执导了《龙之忍者》。这也是成龙离开吴思远之后,吴教父发掘了李元霸,想要打造新一代动作明星的新作。

结果,《龙之忍者》很成功,李元霸火了。

可是,在拍摄《龙之忍者》之前,吴思远已经趁李元霸尚未成名,与他低价签了多部电影的合约。可是,李元霸一火马上翻脸,想要单干,与吴思远解约。吴当然不干,甚至跟他说你可以再等一下,多为吴再拍一部,然后再去外面拍戏,拍两部,再回来给吴拍一部,这样也行。

(《龙之忍者》中的李元霸与仓田保昭)

可是,李元霸不愿意,还跟砸钱挖他的台湾老板说是吴思远阻拦,不让他走。并且说,只要能够搞定吴思远,一切都好说。结果,台湾那边就请来了黑社会,在台北的街头,差点将吴思远打死。

后来的结果,吴思远得知真相后,就广发英雄帖,要求港台电影圈同仁,一律不要使用李元霸。就此,李元霸刚刚火了一下,就一个跟斗下来,再次沉寂下去。

吴思远,休息了很久,两年之久,没有拍戏,也没有投资,对电影很失望。

元奎,就去徐克的《蜀山:新蜀山剑侠》(1983),洪金宝的《龙的心》(1985)里做了两回演员,赚点演出费。

(元奎在《新蜀山剑侠传》里的角色)

好在,因为洪金宝,元奎获得了执导德宝影业出品的电影《皇家师姐》的机会。

终于,元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黄金时刻。

《皇家师姐》的前面幕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接下来,正式揭晓。

元奎的传奇故事,他的逆袭,真正开始了。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2537689a81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