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宗馥莉和其“同父异母的弟妹”之间争产的消息被街头巷尾热议。
也正是这次的“争产”消息的流出,让公众对宗馥莉有了新的认识。
她不再是顶着父亲光环,顺势继承的企二代。
而细数她的过往,为了要过早地证明自己,宗馥莉也曾经历过创立“KellyOne”与收购中国糖果的两战两败。
嘲笑、批评曾跃然纸上,财经类媒体没有放过当时还年轻的她。
没有人知道,她始终身处的另一条赛道。
那个从起点就要证明自己比他人更强的赛道。
那个发令枪有些犹豫、模糊的赛道。
作者|廖之
编辑|李固
伤痕1:生命的反抗
至少在遗产风波之前,宗馥莉在大众眼里,性格并不突出。
没人知道,她也曾有过激烈的一面。
最新消息显示,宗馥莉曾因为遗嘱跟父亲绝食对峙。
根据此前报道,长期被视为娃哈哈集团唯一接班人的宗馥莉,被突然出现的3名“同父异母弟妹”起诉,不仅要求收回高达18亿美元的信托受益权,还要分走娃哈哈集团29.4%股权,按当前市值估算,其价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这三名原告分别为: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和宗继盛(Jerry Zong),均为美国籍。三人的母亲,据称是娃哈哈前高管杜建英。
而在这次遗产大战中,信托是否真实有效,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宗馥莉曾提交了一份宗庆后2020年设立的遗嘱,表示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其他子女无权利。
关于这份遗嘱,目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宗庆后曾试图在2023年修改遗嘱。
为此,宗馥莉还与父亲发生激烈的争吵。“当时说是把手机都砸了。”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宗庆后做事雷霆手段,作风强硬,一旦下决定便不会轻易更改。因此宗馥莉在与宗庆后谈判时,多次采用绝食的方式相逼,“身边有人看到她绝食到摇摇晃晃站不稳”。
不过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绝食到最后,或许是宗庆后完成了妥协。这份遗嘱最终被摆上了法庭,成了宗馥莉反击的证据之一。
伤痕2:冷酷性格的转变
在娃哈哈员工眼里,宗馥莉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
公开报道显示,多数娃哈哈的员工形容宗馥莉个性直接。在娃哈哈老员工口中,“直接”是一种委婉的表达。私下里,娃哈哈的老员工会称宗馥莉为“大小姐”。宗馥莉亲叔叔曾评价她“过刚易折”“六亲不认”。
不过一位接近宗家的知情人士提到,宗馥莉14岁出国留学前,曾不是这个样子。“小时候叫我叔叔,但留学回来后就不再叫了,见面只是点点头。”
宗馥莉1996年出国,曾在美国度过8年读书时光。据悉,彼时她的监护人就是杜建英。
杜建英曾是浙江大学1988级优秀校友,1991年加入娃哈哈,并于1996年,也就是宗馥莉去美国的第一年,生下宗庆后的第一个儿子宗继昌。
1998年,杜建英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宗婕莉。2001年,她被任命为娃哈哈(美国)集团副总裁,负责国际市场拓展。2003年,宗庆后指示下属团队,在香港汇丰银行为其非婚生子女设立家族离岸信托。
那些年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消息是,宗庆后与施幼珍在2000年前后离婚,并于2005年前后与杜建英登记结婚。
根据媒体报道,一位2000年前入职娃哈哈的老员工称,他2000年前加入公司时,杜建英已经是公司二把手,“很多事宗老不在时可以找她,她可以拍板”。
2004年,22岁的宗馥莉学成回国。前述接近宗家的知情人士称,这时候的宗馥莉已经开始特立独行,“像公主,不近人情”。他说宗馥莉行事较为极端,生活里会频繁更换司机、保姆、保洁,“家里冰箱也安装了摄像头”。
早年间,宗馥莉曾在媒体采访中被问到“为什么没有留在美国,其实还是会有很多选择的?”她回答:“从来没有想过,因为我不喜欢那里。”
据媒体最新消息,宗庆后在宗馥莉之外,其实还有6个孩子。此明确数字来源于2018年,宗家为宗庆后父亲宗启騄编写年谱时所记载。
2017年,宗庆后又有一位非婚生子出生。不过这个孩子并非网传的宗继盛,而是由娃哈哈一名年轻员工所生。
据了解,在2017年前后,这名为宗庆后生儿子的员工曾因对“抚养费”不满,多次在娃哈哈清泰街总部门口闹事,当时公司还发邮件通知员工避免与其接触。
也就是说,宗继盛的出生日期和身份不详,而宗庆后2017年出生的那个儿子为其第4个孩子。
目前,宗庆后还有2个孩子身份未知。
6个孩子,在24年间,让宗馥莉逐渐从“独生女”,变成拥有众多同父异母弟弟妹妹的“姐姐”。
伤痕3:适当的妥协
或许宗馥莉很想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外人无从得知。但可以看出来的是,成为“大女主”之前的宗馥莉,有过很长一段时间蛰伏的岁月。
宗馥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和父亲发生冲突了,会先妥协。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妥协的时候,她表示:“等我有实力的时候。”
她说:“先妥协吧,因为我也需要生存下去。”
2004年进入娃哈哈后,宗馥莉先从萧山二号基地开始历练。此后到2006年,她先后担任了娃哈哈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位,一步步积累企业管理的经验。
直到2007年,宗馥莉正式执掌宏胜饮料集团。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初,宏胜饮料集团在全国有19个生产基地,48家子公司,拥有104条现代化生产线。
宗庆后曾在媒体采访中直言:“她公司(宏胜饮料)的利润率比娃哈哈还高。”
一名娃哈哈集团前高管曾透露,截至宗庆后去世前,宏胜饮料集团曾为娃哈哈代工产品数量约占“娃哈哈系”总产能的三分之一,并且享受了不少娃哈哈集团给予的优待。
比如,产量有限的时候,娃哈哈集团会优先保障宏胜饮料集团的工厂生产;利润高的产品优先让宏胜饮料集团生产;娃哈哈的管理、研发、销售资源优先让宏胜饮料集团使用等。
接近宗家的知情人士也称,“宗庆后对女儿宗馥莉非常好”。由于早年忙于事业,宗馥莉曾长期跟随姨妈、姨父生活。作为回报,宗庆后安排宗馥莉的姨父在娃哈哈担任高管直至退休,也给予其姨妈优厚待遇,“两人没有人敢招惹”。
也正是在那些年宗庆后的扶持下,宗馥莉逐步进入娃哈哈权力的核心。
这时候,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前述那位2000年前加入娃哈哈的老员工称:“在2010年左右,杜建英就不怎么出现在公司(娃哈哈)了,只是还会出现在公司内部的通讯录上,依旧挂在‘总经办’下面,能看到内部公文。”
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称,目前宗庆后和杜建英已
离婚。
但另一名在娃哈哈工作20多年的中层员工称,宗馥莉之外,最大的一个孩子宗继昌曾来过娃哈哈上班。“但是后来可能大小姐比较强势,她(宗馥莉)不认宗庆后的其他孩子,宗庆后也没办法,后来宗继昌没待多久,就离开娃哈哈公司了。”
宗庆后曾对宗馥莉在集团内部的表现打了90分,直言“比我厉害”。
不过谈及做宗庆后女儿的感受,宗馥莉曾回答:“是一座大山翻不过去。”
伤痕4:踩过的“坑”
在娃哈哈历练的岁月里,宗馥莉也曾踩过大多数二代都会踩的坑,这也是她事业上的伤痛。
2017年,她曾尝试收购中国糖果。当年5月12日,中国糖果公告称,宗馥莉通过其控制的恒枫资本(宏胜饮料母公司),以现价30%的折价,即每股0.3565港元,预计花费5.73亿港元买下中国糖果。
彼时市场上有消息称,宗馥莉将借力于资本市场给娃哈哈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不过娃哈哈集团及时否认了这一解读,表示这是宗馥莉的个人行为。
因此,宗馥莉买下中国糖果,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她想“自立门户”。而那个时候,中国糖果市值不到4亿港元,如果真的交易成功,宗馥莉这次操作可以称得上一次完美的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7年娃哈哈上市失败后,宗庆后就一直对此事讳莫如深。每次被问到娃哈哈是否上市的问题,宗庆后都态度坚决:不上市。然而在2017年11月,娃哈哈30周年庆典上,宗庆后首度对上市改口表态:“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从一些迹象来看,宗庆后坚决不上市的原因在于员工持股会。公开信息显示,从1999年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至今,娃哈哈持股股东人数已超过1.5万人。根据证监会的要求,拟上市公司申请上市时,员工持股计划需要进行股东穿透处理,穿透后最终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这中间的巨大人数差距,并不好处理。
2018年娃哈哈内部曾传出公司要上市的消息,当时公司与员工协商,员工自愿放弃出资证明和持股权益,公司会给出2.6倍的补偿。但后续这一工作并无进展。
话题回到2017年宗馥莉与中国糖果的收购事项,在前述大背景下,宗馥莉这次的收购似乎就有了被迫上阵的意味。
然而,在拟收购公告发布三个月后,宗馥莉对外发布了“关于与中国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现金要约失效”的声明,并对收购最终失败深表遗憾。中国糖果也发布公告称,在要约收购股本并没有达到要约收购可以达成的50%的股份比例,因此此次要约未能成行。
关于这则消息,彼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宗馥莉打算借助中国糖果自立门户的心态,有被庄家利用的嫌疑。
当年由于宗馥莉的加入,中国糖果的股价涨幅一度达到480%。“签订要约时的收购价,与之后被炒高的股价相差太大:收购价为0.14港元,但后来中国糖果的估计一度达到0.8港元,小股东自然不愿意卖。”
业内人士称:“中国糖果的大股东曾经多次减持公司股份给第三方,但实际上减持部分被券商持有,且每家的持有量均不足5%的举牌线,这里很大可能是一致行动人,此时他们已布好高价套现的局。”
“中国糖果的现股东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布好局,再引入宗馥莉作为概念炒作、高位套现。而在套现后,高位接盘的散户对于相比现价大幅折价的要约收购兴趣不大,因此导致宗馥莉收购失败。”
在宣布要约失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糖果股价当日最大跌幅超过60%,公司股价瞬间回到了拟收购公告发布前。
宗馥莉曾在媒体采访中谈论宗庆后在她心里的形象:企业家。
彼时媒体反问:“不应该是父亲吗?”宗馥莉表示:“有个梯队的,企业家、老板、老爸。”
伤痕5:父亲的认可
宗馥莉曾在媒体采访中称,这些年来的成就感与受挫感都只来自父亲。“他不能认同我,这是我最大的挫折。”
早在2016年,宗馥莉就创立了以自己的英文名“Kelly”命名的饮料品牌“KellyOne”,并注册了宁波宏胜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糖果失败后,她开始专心经营“KellyOne”。
她先后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果蔬汁、零糖乌龙茶“一茶”、零糖苏打气泡水“生气啵啵”,以及果汁茶“CHACHA”等系列产品。那些年里,宗馥莉还请过王一博、许凯、陈坤等明星来代言自己不同系列的茶饮产品。
然而,这次的高投入也并没有收获相应的高回报。“KellyOne”旗下系列茶饮28元至48元的高昂定价,让该品牌并没有受到消费者欢迎。
宗馥莉表示,宗庆后也曾在其它场合谈论过“KellyOne”:“他不看好这个品牌,但我没有被打击,见仁见智。”
《新浪蜂鸟》查询发现,如今“Kellyone”相关茶饮已在各大线上平台难寻踪迹。
2004年曾有媒体采访宗庆后,问其何时退休,时年59岁的宗庆后开心表示:“等70岁吧,把女儿扶上马送一程,我也可以轻松一下。”
2018年,宗庆后再次在媒体采访中谈论接班人话题,回答已经模棱两可:“看女儿愿不愿意。也不一定是女儿接班,也可以是管理层接班,所以我现在已经在做管理层接班的准备。”
2019年,宗庆后在凤凰网财经《封面》栏目里继续聊到接班人话题:“我觉得中国民营企业,最起码有一半(二代)不会接班。”
他称:“实际上我认为财产肯定是要子女去继承了,但是管理不一定是要子女去管理。我认为中国企业到最后肯定是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的。”
同年,新浪财经《至少一小时》栏目曾和宗馥莉有过一小时的对话,她表示:“我觉得两代人之间应该要有一定的信任,但是从我的角度考虑,我是他女儿,我觉得他应该信任我多一点。”
伤痕6:被审视的亲情
庞大的家族里,亲情之间总是掺杂着许多利益考量。
根据媒体报道,在娃哈哈工作20多年的中层员工透露,公司有很多人都是宗家的亲戚,老板和杜建英的关系大家都知道。
公开资料显示,宗庆后一共兄妹六人,也就是说,宗馥莉有4位叔叔和1位姑姑,还有着多位堂兄弟妹。前述员工称:“杜建英和宗家人相处得挺融洽,创立的三捷公司(2010年7月7日成立),这家公司除了杜建英还有宗蕊,宗蕊是宗庆后的亲妹妹,也是孩子的姑姑。”
企查查显示,宗蕊在三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0.2%的股份。
有消息称,宗庆后去世时,是由杜建英所生的大儿子宗继昌送葬,捧灵牌和骨灰。原配施幼珍并未到场,不过彼时有媒体称这是由于地方习俗。
接近宗家的知情人士称:“爷爷奶奶(指宗庆后父母)更喜欢孙子”。此外,杜建英帮助宗庆后成就事业,又生了儿子,所以与宗家关系融洽,颇受认同。
相比之下,宗家人对宗馥莉的态度,则非常微妙。
2024年宗馥莉临危上任,随后便大刀阔斧改革,不仅裁撤不少冗余部门,还引入KPI考核、关停低效工厂。彼时有员工表示,宗庆后时期娃哈哈集团的核心中高层人员,几乎都被她换了一遍。
此外,她还要求部分员工将劳动关系转至宏胜饮料集团的子公司,以将大量娃哈哈的生产订单转移到自己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因为这一系列改革,许多基层员工整体收入暴跌,宗馥莉也因此也被员工匿名举报,并被联名起诉。
之后,宗馥莉本人也被股东质疑。去年7月,一份署名为“宗馥莉”的辞职函流出,其中写道:由于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对本人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致使本人无法继续履行管理职责,决定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针对此事,叔叔宗泽后曾在朋友圈公开表示:“是件好事。”他认为宗馥莉最大的问题就是接班娃哈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大规模,如何赚钱,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现状,而是要做好事、做慈善,让所有人认可她的接班。
“但她却反其道而行之,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古语:刚易折。”
面对这次遗产风波,宗泽后也在媒体采访中公开批评宗馥莉:“她从小就很自私,六亲不认。”
“宗馥莉胸怀不够大,既然你继承了父亲的一切,就没必要赶尽杀绝,他们毕竟也是她父亲遗留下来的,即使父亲没有遗产给他们,她也有义务负责起来,更何况他父亲给他们的遗产,她也想归己所有,不够厚道。也不知她怎么想的,要那么多钱干嘛?天堂又不能使用。”
宗泽后还表示:“上次我在她父亲逝世时就说过:要低调、要做好事。其他人说我这个叔叔背刺她,再这样下去全毁在她手里。”
外界无从得知宗馥莉对于这些评价的态度。只知道几年前,曾有媒体问宗馥莉:“爸爸是企业家,你现在也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你做的事情,如果得到爸爸的认可,对你来说会不会很重要?”
宗馥莉的回答是:“现在不会了,以前可能会很重要。因为我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自信,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了。我认为我应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轨迹,还是要自己尝试过才知道。”
伤痕7:孤独的斗争
似乎不管是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如今的宗馥莉都显得有些“人单影只”。
据悉,多位娃哈哈老员工都希望杜建英再次来到台前。在他们看来,宗馥莉性格过于情绪化,杜建英是更适合的人选。
《新浪蜂鸟》查询发现,杜建英2008年从娃哈哈离职到现在,仍通过关联公司在娃哈哈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
比如杭州娃哈哈文化 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宗庆后,目前仍未变更),股东信息显示,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0%,杭州萧山振华广告有限公司持股10%(曾于2024年4月10日发生实控人变更,从宗庆后变更为宗馥莉)。后者股权穿透后显示,杜建英通过三捷投资集团持股40%。
再如广元金信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杜建英持股40%。该公司也曾在去年4月30日发生受益所有人变更,从“宗庆后,杜建英”变更为“宗馥莉,杜建英”。
此外,杜建英还通过境外离岸架构,控股陕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有限公司等至少16家娃哈哈工厂。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宗馥莉上任后关停的一大批工厂里,就有杜建英持股的。
曾有消息称,宗庆后去世前,公司实权一分为二:实业归宗馥莉,底层工厂资本却还在杜建英手里。
自此,宗馥莉去年突然大批量砍生产线的原因,似乎有了归处。于是一个庞大企业的财富布局以及掌管企业的家族背后的秘辛,也逐渐浮出水面。
目前,尽管娃哈哈已经官方回应:“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运营及业务无关。”不可否认的是,此事已经让本就风波缠身的娃哈哈局势更加动荡。
而对于宗馥莉来说,她也将迎来接过父亲权杖后最艰难的一仗。
工商资料显示,娃哈哈集团的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则继承了宗庆后的29.4%股权,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另外还有24.6%的股权,由娃哈哈集团员工持股会持有。
作为一家由国资控股的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任何单一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但股东之间的联合则可能形成绝对控股。
于是,职工持股会便成为了扭转局势的关键。
若宗馥莉与员工持股会联盟,则可制衡国资;但若股权被分割,她可能失去关键投票权优势。
宗庆后在世时,他就靠着手里的29.4%股权,以及员工持股会手里的24.6%股权,力压国资,牢牢掌握着集团的话语权。所以尽管有国资控股,娃哈哈在外界眼里始终有着民营痕迹。但在宗馥莉上位后,因为自上而下的雷霆改革,员工持股会这一部分股权的落处成为悬念。
在娃哈哈待了20年的中层员工表示,之前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曾和宗馥莉谈判,有意将持有的46%“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给宗馥莉,但价格没有谈拢。
另外据悉,员工持股会的24.6%股份里,有5%的股份是原来上城区政府转让出来的。这名中层员工称,如果上城区政府把这笔股份收回,加上此前就有的46%股份,加起来股份有51%,就可以实现绝对控股。“她应该在考虑这个事。”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曾对这46%的股权进行了公开招标。对于此事,那位中层员工透露:“杜建英知道这事,跟政府要求股份转让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
“杜建英有想要接手这46%股份的打算。”这名中层员工表示,一来她是公司元老,和宗庆后一起把公司做起来的,二来她也有购买的经济实力。
有业内人士推测,杜建英不便公开出面,或将由娃哈哈高级管理人员出面收购这46%的股权,杜建英仍会在幕后。
双面夹击下,年轻的接班人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斯人已去,未来的是非结果曾经的掌权人已不会得知。但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无论结局如何,娃哈哈这家存在于大众记忆里的老牌企业已经回不去原本的样子。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场遗产大战或许还要再拉扯几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会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台前,沉默着接受大众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