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 创始人、出品人岳丽娜
由咪咕公司、长信 联合出品,郭靖宇监制,李志超、邱浩宇编剧,郭世民执导,蓝盈莹、刘智扬领衔主演,杨志刚、戴向宇、奚望、巍子、岳丽娜、刘威特别出演的革命历史题材微短剧《马背摇篮》在延安市延川县开机,献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开机仪式上,长信 创始人、出品人岳丽娜表示,“长信 始终把创作主旋律题材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部分,这一次将用真情的创作和朴实无华的表演,致敬当年延安第二保育院的先辈们,用实践礼赞马背摇篮精神。”北京六一幼儿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曹雪梅感慨,“我们是马背摇篮精神的传承人,一直被‘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精神所感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袁桂华非常激动地表示,“《马背摇篮》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品,相信它会成为一个经典,致敬我们伟大的时代,致敬我们先辈英雄。”
北京六一幼儿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曹雪梅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袁桂华
真实历史改编 谱写三千里“娃娃长征”信仰之歌
微短剧《马背摇篮》改编自被称为“娃娃长征”的真实历史事件,是国家广电总局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并入选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自筹备以来便备受业界与观众瞩目。
该剧讲述了1946年延安第二保育院在院长卫戈明(刘智扬饰)、保教科长文纫秋(蓝盈莹饰)的带领下,面对严峻战争形势,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历黄河夜渡、汾河抢险、绵山翻越等生死考验,护送136名革命后代转移至太行解放区的故事。
《马背摇篮》导演郭世民
主创团队在详实史料研究基础上,深刻把握历史脉络与革命精神内核,以“小”视角切入宏大历史背景,精心创作了一个充满力量感与紧迫感的故事。剧中保育员们在长达几千里的艰辛转移途中,不仅展现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更与孩子们及沿途军民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其无畏牺牲与忠诚守护的精神,跨越时空,生动彰显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深远现实意义。
微短剧新探索 聚焦人文关怀与革命历史叙事张力
《马背摇篮》将以微短剧形式创作、讲述这段可歌可泣的烽火往事,在创作上力求突破。剧集精选“紧急撤离”、“汾河危渡”、“黄河夜渡”、“翻越绵山”等极具代表性的核心事件与情感冲突,于凝练篇幅中塑造鲜活人物、引发深刻共鸣;叙事节奏紧凑有力,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交织,有效激发观众观剧热情,贴近当代大众审美需求。
《马背摇篮》开机现场大合影
监制郭靖宇曾成功打造《铁梨花》《勇敢的心》《打狗棍》等多部抗战题材经典之作。谈及《马背摇篮》,他强调该剧通过细腻笔触,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如何竭尽全力保护革命后代——让孩子们吃得饱一点、喝上干净的水、睡得安稳些。这些细节,正是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深厚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
蓝盈莹、刘智扬领衔 岳丽娜、杨志刚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出演
《马背摇篮》深刻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对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的精心呵护,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告慰,亦是对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的庄严承诺。保育员在转移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正是革命先辈崇高信仰力量的具象化表达。这是一个关于“长征”中特殊群体的故事,一个关于生命守护与希望转移的故事,一个关于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故事。
《马背摇篮》文纫秋扮演者蓝盈莹
蓝盈莹饰演的文纫秋,不仅是保育院的骨干,更以超越血缘的母爱精神诠释了牺牲与奉献。刘智扬塑造的院长卫戈明,于细微处展现革命者的博大胸怀与坚定信念。杨志刚、戴向宇、奚望、巍子、岳丽娜、刘威等一众实力演员,成功刻画了性格各异的军民群像,真实有力地呈现了党、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诠释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精髓。
《马背摇篮》卫戈明扮演者刘智扬
《马背摇篮》是新时代网络视听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生动实践。它以创新表达回溯峥嵘岁月,用微短剧传递厚重的家国情怀与信仰力量,为当代观众架起一座通往历史深处的精神桥梁,激励人们从“娃娃长征”的非凡守护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