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真离不开徐克?

admin2025-07-20  1

李连杰,一生都要感谢徐克。

因为徐克,所以黄飞鸿,所以成就李连杰。

故事的起点,往前追溯,要从1979年开始。那一年,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已经因为《醉拳》,彻底火了。他手下的“思远影业”想要寻求进一步发展,就到处找新人,既包括新人演员,也包括新人导演。

通过电视剧《金刀情侠》,吴思远发现了徐克,然后给他机会,连续执导出了《蝶变》《地狱无门》两部作品,尽管商业上没有成功,但徐克的执导能力已得到展现。

随后,徐克就快速成长,迅速成为香港电影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关他的故事,等专门的徐克篇再细说,这里略微只提一下。

整个80年代,徐克一手缔造了《英雄本色》系列、《倩女幽魂》系列,但导演都不是他。似乎做老板比做导演更成功。

作为导演,徐克手上只有《新蜀山传》《刀马旦》两部动作经典。这可不算多,与他的地位严重不符。

徐克也知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导演水平,徐克于1989年前往美国进修,向好莱坞取经。

在那里,他遇到了老熟人。

首先,徐克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此番属于旧地重游,当然有旧识。其次,他遇到了吴思远。再次,他遇到了李连杰。

先说吴思远。

自1984年,吴思远被李元霸请黑社会打成重伤之后,吴休养了两年才缓了过来。恰好机会合适,他就携带元奎来到了美国,闯荡好莱坞。

自1986年到1990年,吴思远与好莱坞合作,拍摄了《血的游戏》三部曲。1986年的第一部与1988年的第二部,导演都是元奎,第三部改成了卢远鸣。对于卢远鸣,可能了解他的观众不多。他更多隐于幕后,做过张彻执导的《大上海1937》《射雕英雄传》的副导演。

《血的游戏》第一部反响还是不错的,因为里面有李小龙(唐龙 饰)。但上映后大家发现更大的亮点是片中的大反派尚格云顿,身手相当不错。拍续集的时候,因为尚格云顿要去拍《血点》,没有加入。第二部也就失去了看点,反响一般。于是第三部更换了导演,想玩点新的,没想到卢远鸣还不如元奎,越拍越差,第三部彻底失败。吴思远与元奎的好莱坞经历以失败告终。

但是,在这期间,他们遇到了徐克。

他乡遇故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这次相遇的结果,不久就会显现出来。

现在,暂时还没那么清晰。

更直接的结果,是徐克遇到了李连杰。

80年代,李连杰因为“少林三部曲”(《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红火一时。

人红了,就有了想法,想要单干。李连杰也不能免俗。

1986年,李连杰选择了单干,自导自演了《中华英雄》,首次脱离少林路线,改走抗日路线。

结果,口碑票房双输,惨败。

《中华英雄》让李连杰对拍电影彻底灰心,于是便带着老婆黄秋燕,远赴美国开拳馆谋生。

然而,拳馆的生意惨淡,李连杰的日子并不好过。

你说李连杰想彻底离开演艺圈吗?肯定不是,他在这期间还是应海灯法师弟子与范应莲、李兴友的邀请,他们前往美国访问,顺便找到了李连杰,双方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一起合作拍摄了讲述中国武术的纪录片《少林海灯大师》。至于释海灯的声誉崩了,那是后来的事了。

只有一部纪录片,这对于李连杰来说,远远不解渴。

怎么办?

这不是,徐克找上门来了。

于是,几个这一时期在美国的人凑在了一起,包括徐克、吴思远、元奎、李连杰,这几个人个个不是凡人,他们凑在一起,肯定要搞点事。

然后,徐克鼓动嘉禾出资,《龙行天下》应运而生。

因为是远在美国拍摄,影片的卡司不大,除了主演李连杰,大家熟悉的演员就只有“包租公”元华。为了人尽其用,元华还担任了本片的动作指导。当然,只有元华还不够,徐克又摇来了“袁家班”里的老四袁振洋,一起担任动作指导。

至于元奎,当时他正忙于拍摄《血的游戏2》,只能抽空过来探探班,客串一下,帮点小忙。

但是,海外华人之间的相互帮忙,大家是知道的,一般都帮在紧要处,有雪中送炭的作用。

元奎最大的作用,是眼看李连杰的动作戏还没有摆脱“少林功夫”的影子,存在路径依赖,必须要做出改变。但是,他又不是动作指导,只能指点李连杰去摆几个pose,固化新形象。

但是,就是这几个pose ,李连杰一经使用,等到接下来的《黄飞鸿》系列中,他依旧在使用,这就是经典的黄飞鸿造型。

想不到吧,元华、袁振洋负责的是电影的动作场面,元奎简单几个pose,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故事是讲中国小青年阿杰,他的师傅德叔在美国开了一家武馆叫宝芝林,阿杰前往美国寻找德叔。结果德叔被曾经的弟子尊尼踢馆并打伤,尊尼也要开武馆,他想要要打遍华人武馆,好自己独占武馆市场。阿杰就一番操作,经历各种波折,最终打败了尊尼,维护了华人荣誉。

影片拍完之后,没有上映。

因为,这个时候,有个香港大佬也来到了美国,寻访李连杰,给出片约,邀请他回港发展。

这个大佬叫罗维。曾经,他作为导演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捧红了李小龙,资格相当老了。也是他,前往澳洲,从领事馆的后厨里拎出了一名香港青年,他的名字叫陈港生。也是给了他一纸合约,邀请他重返香港,并为他起了个艺名,叫“成龙”。

连续发掘过李小龙、成龙的罗维,这次又将绣球抛到了李连杰的头上。他会不接吗?

当然不。

所以,《龙行天下》的片头策划栏里,写的名字是罗大卫。他,就是罗维的儿子。

《龙行天下》拍摄完毕后,李连杰就正式签入了罗维影业,成为了罗维的一员。

罗维觉得《龙行天下》拍完了,那就继续拍“龙”系列吧,接下来的项目,是《龙在天下》。

这是李连杰返港后的首部作品,也是加入罗维影业后的首部作品。

至于票房成绩与口碑,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

此时的罗维也很懵,他的经济状态也不怎么样,罗维影业都快经营不下去了,拉来李连杰,本想重新振起的,没想到是当头一棒。

接下来怎么办?

这个时候,徐克结束了美国的进修,回到了香港。他,也在想接下来的项目要拍什么好。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搞IP。而香港动作片领域最大的IP,又莫过于黄飞鸿。

那么,就他了。

找谁来拍呢?

这不是刚刚在美国与李连杰合作过吗,反正他现在也在香港了。就他了。

罗维,也乐意合作。

于是,《黄飞鸿之凌云壮志》一下就火了。

李连杰,再次火了。

续集,也就提上了日程。然后,《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更火了。

这个时候,嘉禾发现躺在片库里的《龙行天下》可以拿出来了。

当初没有上映,是因为《龙在天涯》很烂,《龙行天下》跟着一起放,铁定赔。

刚巧不巧,《龙行天下》里的武馆名字叫“宝芝林”,真是天助我也。改个名字《黄飞鸿'92之龙行天下》。那时候不是刚好有什么《九一神雕侠侣》《九二神雕之痴情长剑》这类时装动作片却定了经典武侠IP名字嘛。就它了。

表面上看《黄飞鸿'92之龙行天下》是黄飞鸿隔世弟子的故事,是后后传。其实,是前传,是黄飞鸿的炼成记。在这部片里,已经隐约可见后来黄飞鸿的影子了。

李连杰的黄飞鸿是徐克与袁和平一手锻造的,这没有错。在《黄飞鸿'92之龙行天下》里,也有袁家班的袁振洋的参与,但是谁能想到元奎的小小援手,居然对后来黄飞鸿的经典形象,起到了绝大的作用。

本文是在讲元奎,至于李连杰在拍摄“黄飞鸿”系列中的经历,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话说,李连杰在拍摄《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时已经与嘉禾、罗大卫闹得不可开交。还是吴思远出面,(所以美国他们的碰面及合作该有多重要),摆平了各方,终于让《男儿当自强》顺利拍完,而且遵照合约继续拍摄完了《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完成了李连杰版的三部曲。

但是,片场之外的刀光剑影,并未平息。

替李连杰出头的新经纪人蔡子明,当街被人枪杀。李连杰与妻子利智吓得连夜逃回了北京,以躲避风头。

计划中的《新龙门客栈》也只得换角,李连杰的角色换成了梁家辉。

回应一下“李连杰,真离不开徐克”这个题目。那时候,徐克已经为了李连杰打造了《黄飞鸿》《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彻底捧红了他。但是与李连杰发生矛盾的是嘉禾,是罗大卫与蔡子明,徐克是无辜的,他也很无奈,也很无力。只能请来吴思远,从中撮合。

最终,完成合约后,李连杰终究还是出走了。

但是,李连杰终究还是要发展的。

面对除了嘉禾之外众多公司投来的橄榄枝,李连杰最终在影视圈大佬杨登魁、制片人崔宝珠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取名“正东”,李连杰化名“李阳中”。同时,与“永盛电影”展开合作。

在“正东影业”,他的合作伙伴,是七小福中相对低调的元奎。

当时的香港电影圈多数人都不看好李连杰自组公司,因为他是大陆人,不依附于大公司就很难在香港立足。

但是,李连杰与元奎打造的《方世玉》系列两部曲,成功打了所有人的脸。

这两部作品都是元奎执导、李连杰主演,分别卖了3067万和2301万票房,是年度票房榜的第6位和第11位。

1993年,是香港电影的“李连杰年”,除了《方世玉》两部曲大赚,另外在“嘉禾”旗下拍摄的三部曲最后一部《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同样大卖,票收2754万,位居票房榜第7位。此外,有跟“永盛电影”合作由王晶执导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因为娱乐性十足,票收1818万,同样热卖,甚至比“嘉禾”那面请来赵文卓饰演的正宗第四部《黄飞鸿之王者之风》表现更好。

除了“方世玉”与“黄飞鸿”,李连杰又拿“正东”拍了《太极张三丰》,导演换成袁和平,尽管票房只有1254万,但是口碑大爆,影响依旧不俗,而且这片还随时间流逝越来越经典。

只有“永盛电影”方面,看李连杰这么火,直接砸钱拿出8000万投资,打造《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却只拿到1186万票房,赔了个底儿朝天,原来的续集计划因此被叫停。张敏的回眸一笑,也成为了永远的意难平。

这里只说《方世玉》两部曲,毕竟是文章正主元奎的导演作品。影片的厉害之处,在于将李连杰从一代宗师转型为功夫少年,居然非常丝滑地完成了,毫不拖泥带水,还喜闻乐见。

《方世玉》系列与前面的《黄飞鸿》系列比起来,缺少历史厚重感,故事格局很小,按说难以成功。但是,看看它的神仙阵容吧:林岭东制片,徐克监制,蔡康永、刘镇伟编剧,元奎武指,许鞍华艺指,马楚成摄影,张耀宗剪辑,黄沾词曲,张学友献唱,李连杰主演,郑少秋、李嘉欣、肖芳芳作配,赵文卓首秀。

值得一提的是,元奎身为“元家班”诸师兄弟中的一员,身为动作指导,他获得过14次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但真正获奖的只有一次,也就《方世玉》这次。

《方世玉续集》的片尾大战,方世玉面对红花会诸兄弟,不忍心杀戮,于是眼睛勒上布条,以不忍直接杀死兄弟。那段打斗戏,按说场面可以很血腥很暴力,但是在树叶飘落的映衬下,那段戏成为了暴力美学的经典场面,唯美、悲壮。

片中,当时正在北京体校读大二的赵文卓,被导演元奎选中,因其形象正气凛然不适合演反派,在导演的建议之下多是斜着眼看人且正面的镜头很少,效果明显,赵文卓凭此角色初出茅庐就红了。

《方世玉》中无论是李连杰与赵文卓之间的长短棍战对决,还是劫法场中两人台下腿功大战,尽显武术桩功功底,几可媲美李连杰与甄子丹的在《男儿当自强》中的精彩对决。

此外,萧芳芳饰演的苗翠花,胡慧中饰演的李小环,陈松勇饰演的雷老虎,李嘉欣饰演的雷婷婷,郭蔼明饰演的安儿,都贡献出了精彩的演绎。

片中还妙句横出,有趣的台词随处可见,什么广东十佳青年、烫头、吟咏诗词,都格外好玩。

第一部里陈松勇饰演的雷老虎的“以德服人”,第二部里元奎饰演的李国邦的“安全第一”,都成为了经典台词,甚至成为了演员的标志。

因为《方世玉》,李连杰彻底走上了当时香港古装武侠片的巅峰,成为了绝对王者。

“功夫皇帝”,正式成为了他的称号。

这其中,元奎起到了绝大的作用。

不仅是古装,李连杰与元奎,自《方世玉》两部曲之后,又在正东旗下,打造了《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接下来我们就要聊聊它们吧。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2998495a93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