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离开后,这段日子里,金宝山那片山坡上每天清晨九点钟,总能看到一个男人的身影。
他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手提一个保温饭盒,里面盛着三道热腾腾的菜肴,还有几块自制的小点心。
这个男人叫具俊晔,曾经的韩流天王,如今只是大S的丈夫。
他蹲在墓碑前,逐一将饭菜摆放妥当,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汇报当天的天气,又像在回忆昨天看的《流星花园》。
旁边搁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还亮着,是大S生前最喜欢看的那部剧的截图。
这样的画面,被细心的网友拍下后上传到网上,一时间引发热议。
有人鼻子发酸,感慨这是最真挚的爱,生死相依;也有人冷笑,觉得这不过是演戏糊弄外人,天天来吊唁,还换着花样做菜,目的只是为了那份遗产。
毕竟半年过去了,具俊晔似乎没有正经的工作,资金从何而来?遗产还没到手,他又在这里做“孝子模样”,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这些传言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连圈内前辈王伟忠都忍不住出面表达不满。
8月1日,他出现了,虽未直指具俊晔,但言下之意已是明示。
他说自己一直与这对小夫妻保持联系,私下也提供过不少建议。
他转而提及大S的母亲,语气变得沉重,“老人家的状态很差,像被抽走了魂,劝她赶紧去看医生,不能再这样硬撑。”
这话听似关心,细细琢磨,却透着无奈。
一个老人,白发送黑发,谁能承受得了这样的痛苦?可这份伤痛,不是靠女儿女婿每天去坟前“汇报”就能缓解的。
王伟忠还特别挂念的是小S,他说,小S天生就适合干娱乐圈这行,是天赋使然,让她多休息,不如早点回来。
他为小S开脱,说这十几年,她除了做综艺,从未涉足其他副业,而幕后那些复杂的关系,比她姐姐的手段还要精明。
这番话听似赞扬,仔细品又带点心酸:她的能力或许有限,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家用笑声逗乐观众。
其实,小S确实要复出了。十月份,她新节目的《小熙娣》即将开录。
据了解,大S在天上也在操心,为妹妹提前规划,节目框架、嘉宾名单都已敲定,只等小S上线。
王伟忠的话透露,只要小S按照“康熙”的老套路,插科打诨、毒舌互怼,一定可以吸引眼球,提高收视。
但谁又能知道,小S心里的苦楚?姐姐走了,她还得装作若无其事,用曾经的笑声换取今天的收视率。
王伟忠呼吁大家给她一些时间,这既是对观众的,也是对小S的。
时间,能抚平伤痕吗?还是只是让人学会将泪水咽下去?
提及具俊晔,他那声称“遗产全给大S妈妈”的声明,如今成了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
当初说得斩钉截铁,曾感动众人,可如今呢?手续是否办妥?钱款是否到账?无人知晓。
在这个时代,许诺轻易许出口,但真金白银的转账却远比嘴皮子的承诺复杂得多。
他在韩国那边还有面子要保,毕竟曾是顶流,受到众多关注。
如果他刚演完“深情丈夫”的角色,转身反悔说不给遗产,韩国的事业恐怕也就完了。
人设的建立如此困难,一瞬间就会塌陷。
如今,他每天去墓地,是出于真心的思念,还是在加固那摇摇欲坠的形象?外人难以分辨。
网上甚至传出消息,吴宗宪在直播中大发雷霆,口诛笔伐大S和小S,将她们骂得狗血淋头。
消息震惊,有些夸张,连标题都写得惊悚。
王伟忠一声怒斥:他全程看了直播,根本没有如此场面,一切皆是媒体为了流量胡扯。
如今,真假难辨,一个原本悲伤的家庭,被像电视剧般地追逐、炒作。
具俊晔带着一本书到墓地,竟被人说成是作秀;小S还未复工,复出的剧本都已被安排妥当。
大S的母亲在屋里听着这些传闻,心中必定堵得难受。
现在的他,似乎只剩下这一条路:每天早起备菜,中午赶到金宝山,与那座冷冰冰的墓碑对话,或是看着旧影像,循环播放。
他似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深情丈夫”的象征。但人是活的,他的心也会改变。
今天能坚持,明天呢?后天,又会如何?这份沉重的“守护”,还能维持多久?
当新鲜感散去,当舆论的焦点转向他人,当生活的压力重新袭来,他还能否每天提着保温盒如约而至?
没人知道,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
王伟忠建议,大S的母亲应去看心理医生。这个建议直击要害。
亲人离去,悲伤需要宣泄,需要专业的疏导;而这个家庭,却似乎更习惯把痛苦藏起来,用工作麻痹自己,用表演弥补空虚。
小S准备复出,用笑声掩饰悲伤;具俊晔去守墓,用仪式感填补内心的空洞;大S的母亲沉默着,将伤痛深埋心底。
作为见证她们成长的“师父”,王伟忠最清楚,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性格根源。
他呼吁大家给小S一些时间,其实也是在呼唤这个家,给予自己一点喘息空间。别总想着要立刻站起来,马上回到舞台中央。
有时候,允许自己倒下、流泪,也是一种坚强。
但对于这样一个习惯在镁光灯下微笑的家庭来说,这个道理,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