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建礼
上映10天票房超15亿!猫眼最新预测票房超40亿!《南京照相馆》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沉重历史背景的作品,究竟凭啥成为今年暑期档全民共情的现象级爆款影片?《影视风向标》从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情感共鸣、宣发方式等四个关键维度,解密其成功的原因。
《南京照相馆》大胆摒弃了传统全景式展现战争的宏大叙事模式,另辟蹊径地选择了一个独特且精巧的切入点——南京城内的吉祥照相馆。在1937年那个战火纷飞、南京沦陷的寒冬,这家小小的照相馆成为特殊的历史舞台,几个普通中国百姓在此上演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
这种 “大历史,小切口” 的叙事策略,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优势。它巧妙地让观众能够从邮差阿昌(刘昊然饰)、翻译王广海(王传君饰)、演员林毓秀(高叶饰)、照相馆老板老金(王骁饰)等普通人的视角,去近距离、真切地感受那段惨痛的历史,极大程度地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与观众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影片的情节设计巧妙,悬念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邮差阿昌被迫为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洗印照片,陷入了 “洗是汉奸,不洗没命” 的两难绝境,人性的复杂在这艰难抉择中初露端倪。
随着剧情层层推进,片中人物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例如,围绕通行证的设计堪称神来之笔,它从最初被视为逃出南京的护身符,到后来成为伊藤秀夫阴险设计的死亡陷阱,再到结尾成为女主角求生并传递出日军罪证的关键证件,情节出人意料,不断反转。
再如 “洗印照片” 这一情节,从伊藤秀夫不会洗照片需要阿昌协助,阿昌通过与老金的双簧戏学会洗照片度过危机,到 派来专业洗印师要取代阿昌,却被宋存义(周游饰)舍身杀死,不料伊藤秀夫自己学会洗照片,阿昌和老金一家又面临危险……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紧张。
在人物方面,《南京照相馆》成功塑造了一群复杂立体、有血有肉的角色。这些角色并非一开始就光芒万丈的英雄,也不是脸谱化的汉奸,而是有着人性弱点、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普通人。
邮差阿昌一开始只是一个在残酷战争环境下贪生怕死的小人物。随着一次次目睹日军暴行,他的良知被唤醒,勇气被激发,从最初的只想苟活,到后来为了传出日军罪证照片、毅然让出通行证,挺身而出,最终壮烈牺牲。他的转变通过诸多细节铺垫,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一个普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成长蜕变,极具真实感和说服力。
王传君饰演的日军翻译王广海虽是反面角色,也不是脸谱化的汉奸。他为了保住自己及妻儿性命,选择为日军服务,对日军点头哈腰谄笑,将其卑微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但他明知阿昌不是照相馆学徒却放他一马,在宋存义砸死日军洗印师时故意冷眼旁观,在 人要玷污他的情人林毓秀时忍无可忍出手反抗,展现出其内心深处尚未完全泯灭的良知。
此外,高叶饰演的林毓秀、王骁饰演的老金等角色,也都形象鲜明,各具特色。他们在生死考验面前,从最初的各自为战、只求自保,到后来逐渐觉醒,为了共同的目标——传递出照片、揭露日军暴行,团结在一起,展现出中国人民在绝境中不屈的民族血性和精神力量。这些角色的塑造,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冲击,以及人性在磨难中绽放出的光辉。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没有像《南京!南京!》那样为了表现个别 军人的人性而虚构了角川这样一个放走两名中国人、最终开枪自杀的角色。在 政府和很多 人至今拒绝认罪和忏悔的情况下,陆川如此塑造南京大屠杀中的日军人物, 成为《南京!南京!》最大的败笔。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照相馆》中塑造的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堪称同类题材影片中最成功的日军人物形象。伊藤秀夫前半段像是一个知书达礼、有人性良知的 军人,为了利用阿昌洗照片,对他说“我们是朋友”,后半段逐渐暴露出他伪善残忍的狰狞面目,既刻画出人物的复杂多面,又充分表现出 军国主义对人性的泯灭。
作为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极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血腥暴力场面来刺激观众感官,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历史呈现,直击观众内心深处。
片中 兵摔死婴儿、对中国女性施暴等场景,虽未直接展现血腥画面,但通过前景人物的绝望反应、背景传来的凄惨声响,以及整体营造的压抑氛围,足以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残暴,从而引发强烈的愤怒与悲痛之情。
同时,影片中人物之间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温暖时刻,以及他们为守护正义和尊严奋起反抗的英勇行为,又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力量。
影片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更是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临近结尾,照相馆众人围聚在祖国地标背景幕布前的场景,成为全片最催泪的段落之一。
老金缓缓拉动幕布,北京故宫、杭州柳浪闻莺、武汉黄鹤楼、万里长城等景致依次展现。来自天南地北的避难者用各自的乡音念出这些名字,最终小女孩清脆呼喊这是“大好河山”,让无数观众瞬间泪崩。这一幕没有任何战争场面,却道尽家国情怀的真谛。
从林毓秀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罪证底片缝入旗袍戏服,到阿昌“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再到老金拿着照相机对着日军拍照并高呼 “老子就是拍照片的”,这些细节无不展现出普通中国人在面对侵略时,骨子里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的传递,跨越时空,与当代观众的爱国情感紧密相连,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深刻领悟到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的重要意义。
《南京照相馆》能吸引成千上万观众走进影院,不仅在于上述三个原因,还在于片方和宣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发行策略,为影片的票房大卖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大规模提前点映助力好口碑发酵。该片7月25日正式上映,7月19日就开启了晚间黄金场次的大规模点映。点映期间,凭借出色的质量赢得了首批观众的高度赞誉,这些观众自发在社交媒体、影评网站等平台分享观影感受,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正式上映后,豆瓣开分高达 8.5 分(后稳定在 8.6 分),目前已有超 147万人参与评分,这一高分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好奇,促使他们走进影院一探究竟。这种口碑营销的力量不可小觑,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观众的口碑成为影响他人观影选择的关键因素。
其次,该片海报上“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宣传语朴实有力。同时,片方精准定位影片受众,不仅针对对抗战历史题材感兴趣的观众群体,还通过影片中演员的影响力,吸引了广大年轻观众。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等演员在年轻群体中拥有较高人气,导演申奥率领这些演员在影片上映前后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首映礼和路演,大大提升了影片关注度。
此外,结合影片中的精彩片段、感人瞬间,宣发公司制作了大量短视频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传播,引发网友的二次创作和讨论热潮,为影片的持续火爆添柴加薪。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并非偶然,叙事切口小巧,人物弧光真实,情感共振强烈,宣发方式精准,共同造就了这部现象级爆款影片。它以电影的独特魅力,让观众深刻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感受到普通中国人在黑暗中坚守正义、抗争到底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