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恒生影业突然发布了一条讣闻,称香港知名演员方刚于当天溘然长逝,这则新闻由其义子王瀚祥对外发布讣告后证实。
关于方刚,认识他的人将其视为童年阴影,他是香港影坛的“御用奸人”,被称作“暗黑版郑少秋”,不认识的看到他的晚年近照,实在将其与“绝世大坏蛋”联系不到一起。
但不得不说,他带来的那些经典作品中,其演技和形象确实深入人心。
方刚原名梁芳纲,出生于1947年,家境殷实,姐姐梁舜燕远嫁海外,妹妹梁舜怡是国际知名模特。
他的叔叔有一家影视公司,这让他在少年时就有机会接触到演戏。
青年时的方刚身高186cm,双眼皮大眼睛,棱骨分明长相俊秀,甚至被人赞誉“不输郑少秋”。
只是后来脸部因长了暗疮才变得坑坑洼洼,从此有了荧幕中“瘆人橘皮脸”的形象。
中学毕业后,方刚加入了国泰电影公司训练班,与香港著名演员刘丹和李司棋为同届训练生。
彼时的香港影视剧迎来了黄金时代,除了柳氏兄弟在1946年创立的国泰电影公司外,较为知名的还有长城、凤凰、新联三家影视公司、邵逸夫成立的邵氏兄弟公司等。
各家公司都拥有自己的艺员训练班和固定的龙套,在上世纪50-70年代培养出大批优秀敬业的港片演员。
譬如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饰演华夫人的郑佩佩,在电视剧《新神雕侠侣》中饰演裘千尺的“鬼婆”罗兰,还有被誉为“香港”第一配角的吴孟达...
虽然这些留下经典荧幕角色的香港演员,大多都已辞世,但他们的作品永远镌刻在光影长河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注脚。
20世纪60年代,《纽约时报》评价时值蓬勃发展期的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短短八字,便将当年香港影坛极尽癫狂的创作与演绎勾勒得淋漓尽致。
在这种时代文化的熏陶下,方刚拍起戏来动力十足,他越发喜欢表演,总是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饰演的角色中。
1969年,22岁的方刚与秦祥林一起客串电影《黑豹》,同年又参演了武侠电影《屠龙》。
没想到方刚在拍摄《屠龙》时意外受伤,他的演艺之路遭到家人的极力劝阻,无奈之下,方刚在1972年与国泰解约,淡出影坛,转做服装生意。
凭借出色的经商头脑,很快方刚就把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甚至还涉足广告公司、杂志等领域。
在经商期间,香港皮草公司是方刚的首位长期客户,为了感谢香港皮草多年的生意照顾,方刚在后来拍摄《戏王之王》时,就穿过他家的皮草作为戏服,还与楚湘云一同作为模特,为香港皮草拍了宣传照。
当他靠着做生意实现经济独立以后,发觉自己还是想要追逐演艺梦想。
方刚觉得演戏可以让他成为另外的自己,有充分的空间去生活、去演绎、去释放。
之后在给朋友帮忙的过程中,他接触了舞台剧,舞台剧和拍戏怼脸拍不一样,观众离得远,看不太出来脸部的暗疮,这对他的形象要求不会太严苛。
1986年,方刚再次回到表演行业时,已经接近40岁。
他首先参演了百老汇名剧改编的舞台剧《勾心斗角》,一连演出64场,火爆整个东南亚地区,他的演技因此被导演杜琪峰发现,开启了“御用恶人”之路。
香港影史上的坏人专业户不少,但能碾压徐少强、何家驹、成奎安、李兆基等知名演员,而被称作“第一恶人”,方刚的确实至名归。
1987年,他在成龙拍摄的影片《奇迹》中扮演了黑道老大,一句“你顶我的胃”骂得观众心惊,而戏外成龙为他在剧组争取:“方刚不应该只拿这个价。”言语之中尽是对方刚的欣赏与认可。
1989年,他与王祖贤、万梓良合作电影《都市猎人》,方刚在其中饰演一个暗恋王祖贤、吃人肉的变态。
当他双手插兜,一步步紧逼女主,漫不经心地说着自己犯下的罪行,双眼瞪得浑圆,面部表情恶狠狰狞,成为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后来,方刚在《人在边缘》中饰演郑细凤,他一手拿枪,一手恶狠狠地盯着人,浑身是血的模样,也把人吓得够呛。
剧中他那白眼、抽搐的表情,以及在压抑中的爆发力,开创了港剧反派的新风潮,启发了欧阳震华、张家辉等演员的恶角演绎。
当时因为郑细凤一角太过可怕,吓哭了很多单身女性和孩童,TVB无奈将其从黄金档调至午夜档播放,等郑细凤领了盒饭以后,才重新调回档期。
1990年年底,《人在边缘》播出后,香港亚视高层注意到方刚的潜力,于是不惜花100万重金将他“挖”入旗下,量身打造使其成为“恶人专业户”。
比如《银狐》中眼神如刀、坏事做尽的黑帮老大宋学礼,还有《戏王之王》中的乔刚、《豪门》中的奸商浮世豪,都是方刚饰演过的经典坏人形象。
其中《戏王之王》有一个片段,一个算命先生说“乔刚”是无福之相,“你现在的福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跟你的电影一样,都是浮光掠影,摸不到抓不住。既然无儿女,身边又没有亲人,茫茫人海,只有你孤单一个人,何福之有?”
没想到这寥寥几句台词,竟与方刚后来的人生有了些许重合之处。
再到后来,他在《胜者为王2之天下无敌》中饰演奸诈邪恶的屠天龙,与陈庭威、秦沛等实力派演员搭档,哪怕饰演的是反派角色,演技也丝毫不落下风。
这个角色脑袋中装有机器芯片,在赌桌上靠“作弊”大杀四方,剧中他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诡笑画面,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在屠天龙与聂万龙的赌局中,方刚的演技展露无遗,皮笑肉不笑,眼神恶狠犀利,正如他的那句台词,“我屠天龙要屠天降龙...我不是疯我是狂啊”,他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将角色的状态精准表达,一下就把观众拉进那个场景中。
因为这部剧是边拍边播,除了第一集,后面的收视率就有些差强人意。
方刚在采访中表示很喜欢《胜者为王》这部剧的造型,但他在剧中只客串了6集的戏份,说自己“要是能演二三十集一定很过瘾”,因此屠天龙成了让他感到遗憾的一个角色。
方刚说,他从没有把角色当成反派来演,而是注重让角色的行为符合正常人的逻辑思维。
“一般人表演的方法是将一副‘坏相’挂在脸上,我却是完全用情绪投入到角色中。”
所以在他的演绎下,那些角色的“狠”“阴”“毒”“滑”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对于刻画剧中人物的复杂性,方刚的演绎驾轻就熟,但戏外的勾心斗角却让他无所适从。
他曾在微博中表示,自己在TVB演戏时,“感觉被掏空”,每天要面对演员和幕后同事的眼红嫉妒,办公室政治在名利圈格外激烈鲜明,甚至昔日好友都变成了敌人,这些让他精疲力尽、厌恶不堪。
于是在1996年,方刚离开香港,前往内地。
1998年,方刚以导演兼主演的身份,在四川拍摄了电视剧《浪卷红尘》。剧中,这位“永远的反派”试图转型做回好人。
在这部剧后,方刚决定彻底退出影视圈。
现实中的方刚除了演员,还有着作家、心理学博士等多重身份。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演坏人,但经方刚饰演的坏人却千人千面,并不是“脸谱化坏人”的套路。
他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表演上,揣摩坏人的人性本质,为每个反派构建了完整的行为逻辑。
方刚说,"观众普遍认为人间险恶,完美的角色反而不切合生活的真实"。
于是,在《戏王之王》中,他饰演的影视大亨既有雷霆手段,可以为了钱、权、势把坐轮椅的岳父推下楼梯,也有对妹妹袒露的真情。
剧中乔刚的父母早逝,年仅14岁的他在父母坟前发誓,再辛苦也要送妹妹乔茵去读大学。
“你在外国读书的时候,我在雷氏受人家的气,让人家像狗一样骂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们谁知道啊”。
当他面对乔茵说出那段肺腑之言时,眼中含泪,悲愤交加,那短暂的破碎感不需要用唯美的镜头和滤镜,就让观众感到心疼。
方刚成功将一个大坏蛋内心的柔软感情细腻地表达出来,也让这个反派角色更加饱满,展现了恶的层次性。
而在《豪门》里他是商界巨鳄,一面算计利益,一面有着对儿子的舐犊情深。
这种复杂性与矛盾性,恰是现实生活中人性的真实写照。
当观众为这些角色咬牙切齿时,也是在与自己生活中的某些体验产生共鸣。
所以大家对他演的坏人,虽怕却不恨。
方刚也将他对世界的感知、对人性的思考融入到剧本创作中,他在《银狐》的故事线中,打破常规剧情,也打乱了观众对是非黑白判断标准的惯有思维,成功塑造了剧中的每个人物。
他笔下的男主段绍祥,在留学归来时,怀揣对爱情的浪漫憧憬和对家族事业的抱负,段绍洋对人性本善的信任,使其被宋学礼等人吞并财产时毫无防备。
锒铛入狱后他一步步黑化,利用智谋复仇的同时,内心仍残存对亲情和旧情的挣扎,这种“亦正亦邪”的复杂性,让观众看到人性在绝境中的扭曲,而非简单的善恶对立。
哪怕在复仇成功后,他也没有获得解脱,反而陷入更深的孤独与空虚,这种结局揭示了以恶制恶的虚无,让角色超越了普通“复仇英雄”的框架。
正如新华网的点评所说:“《银狐》并不只是简单地描写爱恨情仇,它表达的是一种人生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能创作出这样深刻的剧本内核,源于方刚对人性、对生活的洞察感知。
当年面对工作中的尔虞我诈,方刚并没有像剧中的角色那样“黑化”,相反多年来,他总是慷慨帮助别人,是个善良又爱国的大好人。
早些年他和楚湘云参加一档节目,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你这么喜欢推荐一些息影的女星?”
方刚说,已经息影的人,曾经一度锋芒过,一段时间以后观众也会无比怀念。
他说:“我觉得演员最重要的是一种魅力,而不是其他东西。”
方刚非常乐意托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他都不会带着偏见区分对待。
他在微博上写下“国即是家,爱国就是爱家”,声称自己绝不考虑让儿孙们就读香港或台湾的学校。此前政府和官方报刊多次对方刚的爱国之情表示肯定。
他培养过多位青年演员,深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而且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成就在社交平台摆过架子。在他的微博评论区下,就有不少网友说“方刚是唯一与他互关的艺人”。
方刚离开演艺界后,是真的在做自己,在好好生活。
正如他在微博标签中写的那样:做演员时不是自己,做自己时不是演员!
令人略感遗憾的是,方刚一生未婚未育。他曾在采访中表示:
“实际上,我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所以对婚姻没那么有信心”。
虽然无儿无女,但他收养了多位义子,公开的就有7位,其中和四川庐山的王瀚祥一家关系最为亲密。
当年方刚到四川拍戏时,认识了在片场干杂活的王翰祥。
据说王翰祥曾在片场一个人睡在纸箱里,生活很是艰苦,方刚觉得这小伙子踏实肯干,又能吃苦,对他的境况很是心疼,便将18岁的王瀚祥收为义子。
之后两人感情越发深厚,方刚还出资帮助王翰祥成立 公司,传授他经营经验,并一路见证了王瀚祥从娶妻到生子的人生大事,哪怕是亲生父子的关系,也大抵如此了。
好在王翰祥知恩图报,在方刚生病住院期间,一家人都无比孝顺,陪伴在病床前悉心照料。
方刚生前经常在微博更新自己的居家动态,他会记录孙子孙女的成长,会记录义子乔迁新居,会拍下和爱犬们的合照,也经常分享和老友相聚的心情......
那些画面看着很是温馨,大多是美食、旅游、绿植、建筑,他的生活节奏与许多普通人无异,照片中时常挂着笑容,尽享天伦之乐,很难联想到他曾经是很多人的“噩梦”。
戏中,他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戏外,他只是一个安享晚年的慈祥老爷爷。
结尾:
5月30日,方刚在四川庐山去世,享年78岁。
他这辈子无愧于心,事业有成,晚年幸福,想必走得很安详。
随着方刚的去世,那个港剧黄金年代里最鲜活的 “恶”也被一并带走。
在如今滤镜磨皮大行其道、角色脸谱化严重的影视圈,再也难找到像他这样,能用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就让观众脊背发凉的反派演员。
他在演艺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让他成为了香港影坛的传奇人物;
而他在生活中的选择和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方刚。
方刚用一生证明:反派从来不是故事的配角,而是照见人心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