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位巨星,可能并非人类:AI演员蒂莉·诺伍德的首秀

admin2025-08-08  3

来认识蒂莉·诺伍德(Tilly Norwood)——一位冉冉升起的荧幕新星,或许就是下一个超级巨星。正如上方视频片段所示,诺伍德似乎是一个能说话、会挥手、甚至可以流泪的“真人”。只是,她并非现实中的人:她只存在于屏幕之上,由日益先进的人工智能软件“孕育”而成。事实上,连视频片段本身都是AI所创。

诺伍德和这段喜剧小品,都是英国制作公司Particle 6的作品。该公司由演员出身的制片人艾琳·范德·费尔登(Eline van der Velden)创办并领导,她还拥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学位。“我们的目标是让蒂莉成为下一个斯嘉丽·约翰逊或娜塔莉·波特曼。”范德·费尔登在接受《国际广播》采访时如是说。

是朋友,还是敌人?

在继续深入之前,先说说时机的重要性。

不久之前,人工智能在业内还被许多人视为“负面力量”,被竭力排斥(还记得美国编剧罢工的理由吗?)。但如今,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接受,部分原因是它为正处于艰难经济环境中的制作人们提供了一条出路。

“人们正在意识到,他们的创意不再受预算的限制——在创作上几乎没有束缚,而这正是AI的积极之处,”范德·费尔登表示,“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

而AI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也在于其技术进步迅速,已不容忽视。“现在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在‘一致性’方面——这在几个月前还是个难题,特别是环境的一致性,”她说。“如今制作角色只需一张照片,一切都在持续演进。”

勾画未来的喜剧小品

上方片段正好展示了AI目前的水平。范德·费尔登曾亲自撰写并出演传统制作的喜剧节目,因此对该类型及其挑战颇为了解,但使用AI创作节目,则需要完全不同的方式。她最初使用ChatGPT生成剧本,把它当作“写作伙伴”,告知软件话题和目标受众,并提供有关电视行业的具体细节和一些圈内笑点。

她说,这一过程类似于向一位“真人编剧”提供写作提纲。“它会给我反馈,我则像一名执行制片人那样与之协作。之后我还收集了大量反馈,不断进行调整。”接下来,她进入视觉制作环节,将文本分配给角色,确保他们的语气、语调符合预期。

“整个过程经历了无数次迭代——真的花了很长时间,我不会隐瞒。而且这也是表演的一部分,因为这些角色说台词的方式各异,你得逐个引导。”

范德·费尔登举了个例子:当片段中讲到“她能在格雷厄姆·诺顿的节目上流泪吗”时,AI最初的语音重音错误,“but can she cry on Graham Norton”,重点放错了。

“我们需要更怀疑的语气,于是要用尽办法去描述情绪。这就像在指导一位演员,对我来说,关键是从AI演员那里获得理想的表演。因为如果他们演得很僵硬,那整个作品就不成立。”

这也许可以称为“AI导演艺术”。她不断调整——片段中一度有近20个角色——而创建诺伍德这一人物,更是耗时更长。这个角色由无数提示词构建而成,目的是确保她能吸引合适的受众群体,为其荧幕生涯铺路。

但这也带来了某种灵活性。就像AI释放了电影创作的束缚一样,范德·费尔登表示,节目几乎可以“逆向制作”。

“传统拍摄中,你得先把剧本打磨到完美,然后才能拍,一旦拍了,就无法再改了。但AI制作的片段,即使已经生成了画面,还是可以改台词,你可以在后期剪辑中继续优化。”

整个过程持续调整,最终形成的两分钟片段用了10款AI软件,范德·费尔登估算大约花了一个月时间。如果把这个工作量交给一支专职团队,成片速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喜剧人,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做更多创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项目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创作欲。”她强调,AI并非扼杀创意的工具,反而在拓展创意的出路。

Particle 6用于上述片段制作的软件工具

AI角色也有经纪人?

这一小品也成为AI角色诺伍德的首次亮相,目前已有多家艺人经纪公司在与Particle 6接洽,希望签下她。她或将出演电影,其他多个项目也在筹备中,但多数处于保密协议阶段。

尽管这并非全新尝试——早在今年3月底,服装品牌H&M就宣布将使用AI创建模特的数字分身——但围绕诺伍德的期待和AI角色的行业应用,正在迅速扩大。

Particle 6刚任命的首位首席商务官、前索尼和A+E Networks高管汤姆·戴维森(Tom Davidson)表示:“我们看到,一些大型播出机构和影业公司已经从‘AI不适合我们、我们还没准备好’的态度,变成了‘我们必须现在就加入这场变革’。”

“我在过去三个月里,目睹了他们态度的巨大转变——从‘这总有一天会发生’变成‘我们现在必须出手’。”

他补充说,这种变化很大程度来自“中间层级”的推动,尤其是AI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我听说许多制作人被要求用比过去少25%的预算做出同等质量的内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AI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以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十年后我们会处在什么位置?

“我们将会拥有AI艺人,同时也会有真人艺人。”范德·费尔登预测,“而且真人艺人很可能也会拥有自己的AI分身,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有档期冲突。”

“如果需要补拍,而演员已经去拍另一部作品了,也完全没问题。这就是未来。”

她还建议回顾上世纪中期,看看当时的“艺人与片厂关系”,可能有助于理解未来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正在回到1950年代,那时艺人是‘片厂一员’。”

“未来的电视行业由技术驱动”

在不久的将来,范德·费尔登认为,通过AI软件完全制作的节目将在12个月内登陆电视屏幕,同时电视制作中的各类职位也将迅速演变。

人们“可能会先从小处开始,比如用AI替代部分VFX,或用AI补充一些画面。”她解释说,“电视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我们不断使用新相机、新剪辑工具和新技术——所需的技能会改变,但岗位依然存在,因为对内容的需求不会消失。但你必须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她总结道:“AI可以加快一切流程。比如我以前要三个月才能写完一部喜剧剧本,现在一个月搞定;以前要三天拍完喜剧,现在一天拍完。”

“它缩短了每一个环节的时间,但每个阶段依然需要人类的创意判断。AI并不具备自主创作的欲望,除非我们驱动它,它不会做任何事。”

“这也是我不害怕AI的原因——它夺不走我的创作欲。”

但她也承认,这确实正在改变整个制作行业,相关的监管也成了热门议题。范德·费尔登表示,她“强烈反对抄袭”,但认为独特而有效的提示词使用,本质上与导演创作是同一逻辑。

“当你请一位导演时,你是希望他创作出独特作品。使用AI工具也是如此。”不过,关于AI训练的版权问题又如何呢?

“那是科技公司和版权持有者之间的事,他们现在正在博弈,决定AI训练所使用的数据要由谁付费、付多少。”

“但我要说的是,当我聘请一位导演时,我从不追问他是否为自己‘训练所用的所有内容’支付过许可费……那些内容正是成就他今天的导演能力的关键。”

目前,诺伍德与好莱坞梦想仍属初现雏形,但最终是否能成功,还得看观众反响。

在范德·费尔登看来,只要故事足够精彩,AI角色和完全由AI打造的节目,同样可以打动观众。

“我觉得人们对AI生成内容和真人内容的情感连接是一样的。”她补充道。尽管真正的问题或许是:我们现在还真的能分得清两者吗?

编译文章来源:

https://www.broadcastnow.co.uk/broadcast-international/how-a-uk-prodco-is-building-the-first-ai-star/5207303.article

— THE END —

编译 | 尼德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4582783a113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