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剧:一半风口,一半疯癫

admin2025-09-13  8

凌晨两点,小陈还在床上捧着手机傻笑,屏幕里一只穿着西装的雪纳瑞犬正用爪子拍着办公桌,训斥一群低着头的员工:这个月的业绩怎么做成这样?连骨头都不想啃了吗?”这是AI短剧《霸总雪纳瑞爱上我》中的场景,该剧已在抖音获得超千万播放量。

“太癫了,但我看得停不下来!”这是许多观众对AI短剧的第一印象。2025年,AI短剧呈现爆发式增长,《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播放量达1.8亿次,《兴安岭诡事》付费收入超过35万元。

AI短剧不再只是技术炫技,而是正在成为一条人人都能尝试的变现路径。从魔性搞笑的《霸总雪纳瑞爱上我》到制作精良的《坐标》,各种类型的AI短剧正在抢占用户的注意力高地。

爆发式增长:低成本与高脑洞的完美结合

AI短剧在2025年迎来井喷式发展,各平台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抖音推出即梦AI,快手推出可灵AI,腾讯视频成立AI影视表达工作室,爱奇艺将AI定位为“创作协作者”。

某站宣布投入10亿级冷启动流量扶持视频播客和AI创作者,某书推出流量扶持计划,参与用户单条作品可获得5-30万曝光。

《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成为现象级爆款,在抖音连更27集,播放量超1.8亿次。创作者“梦婆婆”透露,剧情和脑洞都是自己设计的,融入了不少当下热点和时事新闻。

这部剧的剧情极其癫狂:女主角不仅炖妖怪补身、开“食用妖养殖厂”当零食铺老板,还有“男妈”一胎生下一窝小狐狸、万妖窟男妖集体变火锅底料等荒诞到离谱的情节。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剧中终极BOSS竟是潮流玩具角色Labubu,而古装女主竟然开上了挖掘机。

这些反套路设定让观众一边吐槽“毫无逻辑”,一边忍不住追更,形成“越癫越上头”的传播效应。

AI短剧的制作成本极低。像《九尾狐》这类全AI生成的剧集,单集制作仅需1-2小时,成本可低至“50元制作3集”。相比传统短剧的编导、美术、演员、配音、后期等环节,AI时代一台手机或电脑就能全部解决。

制作流程全程依赖AIGC技术,效率远超传统模式:使用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快速生成剧本初稿;通过AI文生图工具生成角色概念图和场景草图;利用图生视频技术将静态设计转化为动态画面;AI语音合成系统为角色配音并自动匹配背景音乐。

技术瓶颈与商业化难题:火爆背后的困境

尽管流量惊人,但AI短剧目前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最突出的是人物建模一致性和场景空间一致性问题。

目前全球没有一款工具能真正保持AI短剧中人物每集的正脸、侧脸、服饰、身材一致。当创作者上传一张人物站在某处场景的图片关键帧,AI生成的侧面、背面视角常会出现明显的空间错误。

《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就典型地暴露了这些问题:网友吐槽九尾狐的九根尾巴像鸡毛掸子,部分场景有抽动、不稳定的情况,主角的长相无法前后统一。甚至有观众调侃“画面就像PPT,主角的脸变来变去”“剧情癫到不行,像是梦到哪里拍哪里”。

AI表演缺乏情感微表情与张力。部分观众发现,AI角色说台词时光发声音不动嘴,剧情几乎全靠后期配音推动,被调侃为“PPT式短剧”。

而另一方面,对于创作者而言,AI短剧难以变现才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

即便流量再高,AI短剧也很难接到商务广告,品牌方往往担忧“拉低品牌调性”而不愿在魔性AI短剧中投放。高质量AI短剧才能通过接广变现,但受困于技术难题,其资金和时间成本可能远超真人短剧。

即使是较为精良的AI短剧也面临挑战。

一部分精良制作的AI短剧,尽管其画面精细度获得认可,但部分画面衔接仍有些生硬台词与嘴型无法完全匹配,这也暴露出AI制作短剧的部分技术难点尚未完全攻克。

精品之作与未来趋势:从59分到100分的进化

尽管面临挑战,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不少高质量AI短剧作品。首部AIGC抗战微短剧《坐标》近日在芒果TV与湖南卫视同步上线,斩获猫眼热度与有效播放量双料冠军。

《坐标》将最新的AIGC技术与微短剧的视听形式创新融合,以“无真人出演、无实景拍摄、无动作捕捉”的全AI制作模式,开创了主旋律题材创作的全新范式。

AIGC微短剧《坐标》登顶热度榜。作品采用双线叙事结构:历史线聚焦八路军指导员、测绘专家周秀兰在狱中以假地图诱敌深入的英勇事迹;现代线则通过地图残片的发现与修复,串联起跨越八十年的历史回响与精神传承。

《坐标》的制作精良体现在多个方面。

剧集开篇晨曦中苍茫的太行山峦,以油画般的质感和史诗般的沉静氛围,打破了观众对AI生成内容“粗糙失真”的刻板印象;通过深度学习海量人类表情数据,AI不仅精准还原了角色细微的面部肌肉运动和眼神变化,更赋予虚拟人物以鲜活的情绪张力;制作团队将关键情节拆解为127个情绪节点,进行精心打磨,并通过光影变化与节奏强化人物弧光。

博纳影业AIGMS制作中心推出的科幻AI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传播总量超1.4亿次。团队负责人曲吉小江直言:“有了AI,无疑让大片的制作成本更加可控,且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创造可能。”

未来AI短剧的发展将依赖多模态技术的进步随着AI技术不断成熟,相信会有更多高质量、高商业价值的AI短剧涌现。

尽管目前而言,市场上大多数的AI短剧只能用粗制滥造概况,但其成为年轻人的新“情感代糖”,满足网友们对创意、脑洞的渴望。虽然这些作品可能没什么营养,却能为年轻人带来另类的好心情,简单而言,就是实现他们把疯癫怪诞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想法

凌晨三点,小陈终于准备睡觉。明天还要上班,但他心里隐隐期待:《霸总雪纳瑞爱上我》的更新应该就在早上了吧?那只训斥员工的雪纳瑞CEO,下一步会不会遭遇商场滑铁卢,然后遇到真命天女(或者是真命天犬)?

他想着想着不禁笑起来。这些看似无厘头的AI短剧,确实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轻松调剂。就像很多人明知道零食没营养,但还是会偶尔吃一包薯片一样,AI短剧就是这个时代的“电子榨菜”,不一定有多少营养价值,但能带来简单的快乐。

AI短剧已经克服了“有没有”的问题,而现在正在向“好不好”迈进。从《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的魔性癫狂,到《坐标》的精致感人,AI短剧正在以惊人速度进化,不断拓宽内容创作的边界。

我们不禁也在深思,未来,当AI短剧真的成为主流那一天,于行业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7764951a150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