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映画记|在贾家庄,收获一场属于电影人的浪漫

admin2025-09-18  1

山海映画记

山海计划 x 导筒directube

羊城晚报“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简称“山海计划”)联合深度电影媒体合作伙伴「导筒directube」开启全新青年导演影展游记专栏——「山海映画记」。专栏将邀请青年影人作为“特约游记作者”,以对话、访谈或手记的形式,分享他们关于作品或项目入选影展的所见、所感、所想。这可能是首映之前的忐忑、获奖一刻的惊喜,也可能是与某位电影大师的偶遇、映后环节来自观众的奇妙反馈,还有他们于电影节展所在城市的文化漫游,在街头巷尾那些不期而遇的珍藏瞬间。

我们也希望,从“山海”出发,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人体验,为广大观众和影迷提供一个生动的内部视角,一同见证华语青年影人如何从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可能性的土壤启程,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影像世界。

001期

山海映画记

《你好,马莉莉》

导演张迪

in

第九届86358贾家庄短片周

羊城晚报“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简称“山海计划”)扶持拍摄的短片《你好,马莉莉》张迪导演)此前入选 2025 年入围 第九届 86358 贾家庄短片周主竞赛单元,并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爱奇艺第二届“爆前先锋导演之夜”获得“野蛮生长作品”荣誉

《你好,马莉莉》以1999年澳门回归为背景,通过男孩吴子言与“深圳女友”马莉莉的纸上情缘,勾勒出深澳两地间书信往来间的青春情谊。

张迪《你好,马莉莉》海报

首期「山海映画记」也将对话青年导演张迪,听她分享参加第九届 86358 贾家庄短片周的感受,以及《你好,马莉莉》的幕后制作故事,从双城转场的奔波、台风天的惊险、与演员合作的默契,以及一个在自己的短片首映日收获的、终生难忘的生日惊喜。

张迪

张迪是一名导演和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BFA)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MFA),目前正在南加州大学攻读电影制作硕士学位(MFA)。

她独立创作的长片《梦里不知身是客》 (Last Time Again) 先后入围 2026 圣丹斯电影学院长片项目开发计划(2026 Sundance Feature Film Development Track)、2025 圣丹斯电影学院长片制片人培养计划(2025 Sundance Feature Film Producer Track),并入围 2024 威尼斯电影节双年电影学院(Biennale College – Cinema)。其长片项目《前程似锦的夏天》 (Non-Stop Station, 监制:梅峰) 也相继入选金鸡电影创投大会及样片实验室、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会以及澳门国际电影节。

此外,她曾在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导演:赵小丁 & Anthony LaMolinara) 与《影》 (导演:张艺谋) 中担任视觉设计。作为编剧,她为传奇影业(Legendary Entertainment)和英皇娱乐集团创作剧本《天堂》 (改编自电影 Skyscraper) 和《不日成婚2》 。

空间是电影不可忽视的文化语境,而现代性空间则充满流动的特质,也是被观看的装置。张迪的《你好,马莉莉》将背景框定在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这个在世纪之交发生的大事凝缩在了男孩吴子言身上。回归前澳门的地理属性与吴子言的孤独相互衬托,而深圳女孩马莉莉的情书则将他与周围的世界连接了起来。

——第九届 86358 贾家庄短片周推荐语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这一次作为入围导演,去到第九届 86358 贾家庄短片周的感受是什么?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86358给我的感觉是小而精的一个电影展,大家在“贾家庄”这样一个区域里一起看电影、一起生活,短片不再是单独的作品,而是彼此交流和碰撞的契机。这种氛围让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观众的反馈,同时也建立起与同行的连接。

这次参与短片周,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和在开幕酒会时几位导演、主创在美术馆外聊天,大家会谈到创作的困惑,也会分享各自拍摄中的经验甚至生活故事。那种真诚的交流让我感受到,短片不仅是个人表达的出口,也是我们共同理解彼此、寻找同行者的一种方式。

《你好,马莉莉》导演张迪

在第九届86358 贾家庄短片周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在86358有看到哪些让你觉得印象深刻的作品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我很喜欢同场放映的两个女性导演的短片,一个是《车》(导演: 李梦飞),另外一个是《独眼龙》(导演:辛浩然)。两位女导演都用非常细腻的视角讲述了属于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困惑,原谅,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同时也看到了女导演们用克制和精炼的语言在讲述她们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所以很希望这两部影片能被更多人看到。

《车》海报

《独眼龙》海报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你好,马莉莉》是在深圳和澳门两地取景,对于一部短片来说,在很短的时间里还要完成大转场的拍摄,你和制片是怎样做的安排和协调?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因为涉及到年代的问题、气候的问题、对于成本控制的考虑,港澳通行证的时间、所以我们选择先在澳门勘景并拍完所有外景,再转场到深圳拍摄所有内景。

我们在澳门的戏其实预估了一天半的时间,剩下的半天时间用来转场。我觉得导演和制片的工作落实在制作层面是很有趣的,有时候像是在拼一张拼图,当所有的需求都被落实的时候,自然唯一和最有效的计划就会出现。

张迪导演(右)在《你好,马莉莉》拍摄现场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拍摄现场还遭遇了和另一个山海计划的剧组《骤雨》一样的台风天,属于相当棘手的突发天气问题,现场碰到了哪些状况,对于拍摄有怎样的影响?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我们在拍摄的那一天挂黑色风球,台风正面袭击澳门。制片组和摄影组都很严肃的跟我谈过这件事,因为在澳门的所有戏都是外景,台风如果真的到,我们必然要停工。但是我们所有人的签证都只有七天,如果无法拍摄,我们将失去唯一在澳门拍摄的机会。

《你好,马莉莉》主创(从左至右)

制片人方羿之、导演张迪、

美术指导陶奕文、后期发行韩祎明

所以在勘景的最后一天,我一个人去了妈祖庙拜了妈祖。可能是因为足够绝望,可能是因为足够幸运的,第二天拍摄的时候竟然晴天了,台风是在当天拍摄结束的那一刻才登陆的。但是也因为暴雨,我们在深圳的所有群演都无法赶到,所以我们又紧急调整了在深圳的拍摄计划…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制片组在现场是没有存在感的,因为他们已经把所有可能发生,已经发生的糟糕情况都悄无声息的解决掉了。我们的制片人方羿之就是这样一位制片,这部影片非常倚赖她和她的制片组才能顺利拍摄完成。

张迪《你好,马莉莉》拍摄现场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你这一次合作的摄影师也是之前另一部山海计划短片《锦鲤,锦鲤》的摄影,你们之前的沟通是怎样的?本片有很多的手持镜头,这种风格和你自己本身的摄影学习经历有关。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这是我和摄影指导唐铭爽第二次合作。我们第一次合作是我在金鸡电影节的样品实验室拍摄我另一部短片,那次合作是非常愉快的经历,我们在很多对故事和影像上的想法理念相似,也促成了我们的第二次合作的契机。

在沟通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我希望这部影片尽可能只用特写镜头和全景镜头。因为在故事理念里,这是主人公吴子言和他周遭环境的对比,也是没回归前的澳门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张迪《你好,马莉莉》拍摄现场

虽然我有学习摄影的一些经历,但因为受一些纪录片的影响比较大,我认为好的摄影不应该只是概念先行,而是需要服务故事和人物。所以唐铭爽又进一步地细化了这个概念。他坚持用更多的自然光、手持镜头,来跟随主角的成长。在我看来,摄影愿意拿掉所有技法的东西去捕捉这些瞬间,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摄影的标志。幸运的是,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完成了这个作品。

张迪《你好,马莉莉》拍摄现场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这一次的几位青年演员听说都是经过大量筛选才最终确定,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合作下来的感受?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电影,我们对演员的要求首先是符合角色的年龄,并且要会讲粤语。但实际上,找到真正贴合角色的演员并不容易。我们筛选了这个年龄段的大量人选,包括艺术院校的在校生、普通高中生,甚至专门去深圳看了一些艺校学生。

试了很多次戏,最终才确定了邓以弘胡政宏尹晟业这三个男生。他们很好地诠释了这三个性格各异的角色,同时又各自带入了自身的特点,与人物非常贴合。有意思的是,故事中三个男孩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在片场,他们之间也形成了类似的情感纽带。

拍最后一场告别戏的那天,正好是我们整个拍摄的最后一天。三个人都特别不舍,那种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夏天,又要回到各自原本的生活中去——这也恰恰呼应了电影里孩子们各奔东西的结局。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本片希望呈现出的是一种年代感,调色对于这种质感的呈现非常重要,你在前期筹备和调色阶段是怎样确保这种质感的落地的?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这要感谢我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直接调色,以及我的调色师孙元卓。我,摄影指导,调色师三个人通过两个戏的合作,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流程和默契。在我和摄影在前期定完整体影片的调性后,他会对机器进行测试,同时和孙元卓一起制作出符合这部片子的LUT,这个LUT会在拍摄的时候被输入摄影机,我在监看的时候就能看到未来调色后的大致方向。

所以在山海计划第一次粗剪内部放映的时候,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已经“偷跑”提前调色了,因为画面的年代感和质感都无限接近于成片的方向。在现在商业电影的拍摄中这种流程已经运用的很广泛了,在我看来也是能够控制电影制作周期和质量的最好的办法。

《你好,马莉莉》在「直接调色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听说你在86358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现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这份来自贾家庄的用心,让我特别感动。他们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去了解每一位导演。我的短片首映日正好是我的生日,起初还以为只是巧合。直到电影放完,灯光亮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捧着蛋糕上台,全场齐声为我唱生日歌的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他们精心安排的。

《你好,马莉莉》制片人方羿之(右)

在自己生日当天迎来作品的首映,已经让我非常开心了,更意外的是,还能在电影展这样一个充满热爱的地方,和这么多影迷、电影人一起度过一个如此热闹而难忘的生日。这份温暖和惊喜,我会一直珍藏在心里。

《你好,马莉莉》导演张迪

在第九届86358 贾家庄短片周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目前的你仍然在美国南加大求学,你在两地奔波创作感受到的不同是什么?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是视角和语境的变化。以前我的视角和语境都是单一的。之前一直在北京的片场工作的那些年里,我的生活非常的空白,我觉得我离人和生活越来越远。

在求学这几年我尝试和不同的职业、身份、年龄的人接触,尝试在不同的场域和环境中生存,尝试重新去理解我曾经生活的城市和我的家庭。我觉得这让我有一种重新接触地面的真实感。

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和编剧,这种真实非常重要,它反而不是一种向外的扩张,而是一种向内更深的挖掘。

《你好,马莉莉》

在第九届86358 贾家庄短片周展映现场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前一段时间山海计划走进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举办2025山海计划全球路演·洛杉矶站的活动,放映了3部山海计划短片《家庭旅行》《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你好,马莉莉》,以及1部创作背景设定于广州地区的长片作品《小伟》,这一次的展映活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张迪

《你好,马莉莉》导演

这次在AFI的放映对我来说真的很特别——不仅是我的短片第一次在洛杉矶亮相,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语言的连接。AFI的氛围非常包容,2025山海计划20强导演、AFI导演系在读研究生陈丹婷是本次活动的联合策展人,她做了很多准备。这一次的"山海"展映吸引了来自校内外的很多观众,包括USC、查普曼这些电影学院的同学。当我看到不同背景的观众坐在一起专注地看我们的片子时,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你好,马莉莉》剪辑戴昀桐(左)和导演张迪(右)

陈丹婷(左)和张迪(右)

映后的交流也让我特别感动。大家问了很多真诚的问题,从故事背景到制作预算,从选角过程到如何指导小演员表演,交流得非常深入。我的剪辑戴昀桐是AFI刚毕业的校友,现场也有不少人跟她探讨了片中剪辑的设计思路。这种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直接对话,让我感觉我们真正地把作品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张迪《你好,马莉莉》在美国电影学院交流放映现场

算上之前的巴黎、新加坡站,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与"山海计划"的展映交流了。这一路走来,我越发觉得对青年导演来说,拍完短片只是开始,能让作品被更多观众看到、产生对话,才是最珍贵的。"山海"从国内走到海外,就像为我们这些华语青年导演织起了一张连接世界的网络,让我们的作品不再止步于电影节,而是真正走向更广阔的观众

张迪导演参与2024年“如根深种,如浪翻涌”中法影人论坛

我想这一次受邀请来参与山海计划与导筒合作的"山海映画记",它为我们这些短片作者提供了难得的发声平台。行业里常有人说短片缺乏宣传和发行渠道,往往电影节一过就被遗忘,但"山海计划"通过全球路演、展映和媒体传播,为短片创造了持续的生命力

作为第二届的参与者,我真的很期待"山海计划"能一年年做下去,从创作孵化到放映交流,一步步构建更完整的支持体系。它不需要多宏大,但让我们这些刚开始创作的导演感到,自己不是在独自前行。

策划/文字/编辑/排版|陈潇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8182530a155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