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部沉重的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官宣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8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这则消息瞬间超越了普通的影讯,成为一桩文化事件——因为它要带着全世界观众,再次回到1937年那个炼狱般的南京。
影片由申奥执导,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其力量根植于真实的历史创伤。它巧妙地将镜头对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间照相馆,讲述了一群平民在沦陷后的南京避难时,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却意外发现了记录屠杀罪行的证据,并为此冒死保存的故事。这间照相馆,成了窥见历史真相的“暗房”。
截至9月23日,该片累计票房已突破30亿元大关,观影人次高达8452万,稳坐2025年暑期档冠军宝座。不仅市场表现炸裂,其口碑也堪称“封神”:豆瓣评分8.6、猫眼评分9.7,更在长春电影节上狂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重磅大奖。强劲的势头使得影片公映期直接延长至10月24日,完美覆盖国庆档与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纪念周期,其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这部电影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国内。它早已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市场公映,更引人深思的是其在 的“非公开放映”,例如在中国驻日使馆组织的场次中。一位前 自卫官观影后的反思直击要害:“痛苦源于 社会对历史的回避”。这句话,恰恰点明了《南京照相馆》跨国传播的核心价值——它是一面无法回避的镜子。
影片的英文片名 “Dead to Rights” 堪称神来之笔,一语双关:既指代“铁证如山”的屠杀罪证,又暗含主角们“向死而生”的勇气。创作团队以极高的匠心,将照相馆的“冲洗”过程与揭露历史真相的隐喻完美融合,撕破了日军所谓的“亲善假象”。片中,1:1复刻的明城墙砖成为平民反抗的武器,童谣《城门几丈高》的旋律则始终萦绕,传递着对故土最深沉的眷恋。
《南京照相馆》此次冲奥,早已超出一部电影的竞赛。它是一次关于历史记忆的郑重递交,也是一次在国际舞台上用电影语言进行的深刻对话。当奥斯卡的聚光灯亮起,这束从历史暗房中冲洗出的“光”,能照得多远、多亮,全世界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