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万人逃离湖南,22万人离开吉林!人口大迁徙中,谁是最后赢家?

admin2025-09-28  4

湖南一下空了29万张床,山东直接“蒸发”42.8万!

2024 年,18 个省份人口 “失血”,天津,江苏只能维稳。

一边是家乡留不住的无奈,一边是新城市抢人的火热。

这些用脚投票的人里,有人为孩子 511 分考不上一本迁徙,有人因家乡做不了穿刺活检逃离。

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到底哪些城市在偷偷赢麻?

“吉山湖”三省输在哪里?

先说一下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的几个城市,明明人情味很浓,环境住着也舒适,为什么就是留不住人才呢?

山东首当其冲,2024年人口净流失42.6万,街头逐渐变空,新生代活力逐渐减少,只剩下空巢老人独自倚门哀叹:“孩子走了,不回来了”,语言中,神情中都充满了深深地无奈。

曾经的山东是劳务输出大省,因为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规模非常可观。

可当地的发展速度容纳不了如此庞大的人口。

重工业和制造业是主要发展模式,缺乏新兴产业。

加上教育内卷,孩子拼死拼活考高分却连一本线都摸不着,一旦得到出去的机会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就算是回来,同等岗位也拿不到更高的工资,何不待在外地。

河南也是如此,情况不比山东好到哪里去。

同样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教育内卷大省,难兄难弟。

一本线518分,孩子考511分连一本学校的门槛都摸不着。

不说和教育资源差的西北城市比,就说湖北,足足比河南低了30分。

经历过这样教育环境磋磨的年轻人,出去之后绝对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吃一遍当年的苦。

除此之外,医疗资源也足够让人无奈。

湖南长沙湘雅医院非常出名,可医院床位时常是紧张的。

小县城的百姓得了癌症,医院连穿刺活检都做不了,想要去湘雅,必须托关系。

有关系还好说话,没关系那才叫真的绝望。

虽然长沙有工程机械和文娱产业撑着,但在三线城市以下,都是农业做支撑。

年轻人都想在外边找个体面的工作,选择成为新农人的少之又少。

东北三省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农村的人往县城走,县城的人往外走,吉林人口净流失22.1万、辽宁27万,也是一对难兄难弟。

东北地区也是重工业基地,转型慢,新兴产业起不来,能提供的岗位少之又少。

加上气候原因,年轻人更不愿意来了。

而这些走出去的地方,大多流向了两个地方。

新一轮人口洗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禧年来临之际,机会都藏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

适龄青年背起行囊,告别家乡,说要出去闯一闯。

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不少北漂,沪漂,广漂都找到了最终归宿,过上了风光的日子。

而现在,中国城市化已经走进深水区,新一轮的人口洗牌展现出了“当代人”完全不同的选择,而答案就藏在人口数据里。

广东吸入人口74万,深圳涨了13万,稳稳占住人口净增榜第一名,武汉暴增12.4万,合肥也逆风翻盘,迈进了千万人口俱乐部,浙江更是让年轻人爱不释手。

为什么大家会选择这些城市呢?

首先,广东和浙江从不会靠“画大饼”来吸引年轻人。

政府能够提供的实惠,不会在空中飘着,而是直接落地。

广州、佛山等地早就推行了产检费费政策。

年轻人不是不想生孩子,是养孩子花销太大。

产检免费,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实打实地为年轻人减少压力,这生育率不就上来了吗?

年轻人不想结婚,更多原因是结不起,房价太贵,彩礼太高。

广东的房价也够温和,一万出头就能买到带阳台的房子。

老家县城的房价也要五六千,但收入远远低于大城市,且大城市的各种资源都要优于老家县城。

相比之下,大家还是更愿意选择待遇好,机会多的广东。

浙江也是一样的,有事没事就喜欢撒钱,政策也是全方位为大家考虑。

应届生来浙江就业,根据不同学历进行补贴。

大家都知道刚到一个城市又要找工作又要找房子的那种窘迫感,杭州为新来的年轻人准备了15天免费住宿。

15天看似不长,但足以让应届毕业生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期。

另外一些城市也正找到了新型发展方式,并且顺利脱离了“人口流失”的榜单。

贵州大数据,合肥有车企

那些年,一听到云贵川,大家都直摇头。

放眼望去全是大山,交通极其不便利,穷得没眼看。

谁家闺女要是敢往大山里嫁,家人们都要哭断肠子。

可现在,贵州也成了香饽饽。

自从2013年开始发展大数据,吸引了三大运营商先后落户,贵州就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2016年,贵州又拿到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招牌。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全国第一例。

现在,贵州靠软件业一年能赚将近900亿。

当年那些吵着要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又都乖乖回来为家乡效力了。

除此之外,贵州还吸引了不少高学历人才落户。

贵州,再也不是大家口中的那个穷乡僻壤了。

以前的安徽,跟河南山东差不多,都是劳务输出大省。

但现在,合肥吸引了比亚迪,大众,蔚来等众多车企扎根建厂,除了满足当地人就业之外,还又极大的劳务缺口。

于是,政府专门成立了招工团队,跑到河南和其他地区招工。

河南建专科学校,专门为车企输送人才,也算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合肥的用工缺口,又为河南成为教育大省添了一份力量,河南本地学子上学难喝就业难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小米和华为争相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每年近10万名大学生留在武汉工作,甚至扎根。

成都的悠闲生活,人人都羡慕。

这里的程序员能拿到和北上广差不多的工资,但不用支付高昂的房费,也不用挤2个小时的地铁。

下班之后,随便找个小摊,就能吃到美味的串串,生活质感也相当好。

纵观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无非两点。

要么钱到位解决实际生存问题,要么有明确的发展希望。

其他城市要想解决人口流失问题,最好先从自身思考一下原因。

结语

深圳靠科创留人才,合肥用政策锁精英,成都凭低生活成本抢人,人口流向早就不是单纯的“北上广”了 。

换句话来说,这根本不是迁徙,是抢人大战!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希望。

回望一下你的城市,是正在变成“空巢”还是“收割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9061135a164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