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邪西毒》,香港武侠片的极致巅峰

admin2025-10-06  1

前文写到,香港武侠片的巅峰作品是《新龙门客栈》,由此之后就一路下行。

很多读者表示不可思议,怎么能够会是《新龙门客栈》呢?它上映于1992年暑假档,那时候香港武侠片分明刚刚崛起,后面有大批量的优质武侠片轮番上映呢,怎么会轮到它?

但数据不会说谎。毕竟,这一波香港武侠动作片的大潮来势太快,去势也太快。客观上造成了《新龙门客栈》明明是这一波武侠动作片大潮的开端,但谁也没有想到它居然就是最后的辉煌。就像大陆电影,上映于1993年的《霸王别姬》,当初大家都以为这是华语电影巅峰期的开始,这部影片启了一个好头,谁知道居然就是结束。起点即顶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过,在影迷的心目中,一直觉得香港武侠动作片一定另有其人。那么,会是谁呢?

毫无疑问,是《东邪西毒》。

尽管,它是一部悲剧性的电影。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东邪西毒》都是香港武侠的巅峰之作。

一般来说,术业有专攻,武侠动作片就该由徐克、程小东、袁和平这些圈内人来拍。但是,《黄飞鸿》掀起的冲天巨浪,引发的影视狂潮,将喜剧片、文艺片都席卷进来,都想去蹭一下。

专攻喜剧片领域的周星驰,就顺势拿出了《武状元苏乞儿》《大内密探零零发》《唐伯虎点秋香》,全是古装喜剧片,而且都带上了动作元素,甚至动作场面丝毫不亚于专业的武侠片,打得有模有样。

文艺大咖王家卫,基本上就是专攻文艺片,居然也拍起了武侠,打起了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主意。尽管,最终成片依旧是披着武侠片的文艺片。

武侠动作片的潮起,香港电影的红火,引起了台湾投资商的关注,纷纷拿出钱来投资香港电影。《东邪西毒》的最大出品方“学者影业”,就是台湾片商,就是看中了香港武侠片的劲头,看中了王家卫的实力,慷慨投资了本片。

《东邪西毒》的形成,本身就是武侠潮流影响的结果,是武侠片潮流高潮的一部分。

至于《东邪西毒》的卡司,更是全员顶流。那时候的王家卫,已经贡献出了《旺角卡门》《阿甘正传》两部文艺性极佳的作品,已经彻底征服了香港电影界,当他推出新作《东邪西毒》时,人人都想跟他合作。

演员方面,张国荣、梁朝伟、梁家辉、张学友、林青霞、张曼玉、刘嘉玲、杨采妮、刘洵、熊欣欣,随便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还不包括被剪辑掉戏份的王祖贤、叶玉卿等人。

摄影师杜可风,这哥们傲视香港影坛,实际上是一个白皮肤蓝眼睛的老外,澳大利亚人,原名克里斯托弗·多伊尔(Christopher Doyle)。不过,自从他与王家卫合作了《阿飞正传》之后,就成了眼镜王的御用摄影师,为香港影坛贡献了诸多经典的摄影场景。《东邪西毒》之所以有名,其摄影风格就是典型之一,杜可风也因本片获得了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可见成就之高。

配乐陈勋奇。前文有朋友让聊一下陈勋奇,其实真没啥可说的,牛就完了。说到陈勋奇,必须提一下《东邪西毒》的版本问题。很多观众第一次看本片时,会觉得看不懂。有些人看了多遍,依旧觉得看不懂。王家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在2008年推出的《东邪西毒·终极版》里,不是简单的调了色就完事,而是二创,将影片重新剪辑,重新配乐,故事剧情上重新梳理,变得简单易懂。所以,第一次看本片,可以看这个终极版,对于理解剧情很有帮助。

对于《东邪西毒·终极版》,因为是重新剪辑,剧情做了调整,原来的配乐,有一部分就需要重新配了。因此,他找来了内地音乐人吴彤,重新编排了部分配乐,而且请来了世界级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进行演奏。有马友友,肯定好听啊。

但是,马友友毕竟是大提琴,他演奏的无论有多好,与陈勋奇的配乐来说,都存在一些违和。当时,陈勋奇为了充分展现《东邪西毒》的古装感,特意在配乐中使用了很多中国古乐器,洞箫、琵琶之类,以期把观众拉回到那个远古时代。大提琴就拥有了太多的现代感。

更为重要的是,陈勋奇为《东邪西毒》的一头一尾,分别创作了两段音乐,开篇序曲叫《天地孤影任我行》,片尾曲叫《世事苍茫成云烟》。两首名垂千古永久流传的名曲,在终极篇里居然被阉了。也不是没有用,而是只用了一个片段,而且重新演奏之下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弃用陈勋奇的这两首曲子,实在是巨大的失策。有些观众,是因为这两首曲子,才专门找来电影去看的。

因为一首音乐,去看完一部电影,《天地孤影任我》是值得的。尽管这首音乐爆得大名, 更多是因为被《大话西游》拿去运用才更为人所熟知。但是《东邪西毒》才是正源,也更得其精髓。

《大话西游》将《天地孤影任我》用在了结尾处,是紫霞与至尊宝诀别之时,紫霞临死之前对至尊宝说:我猜中了开头,但我猜不中这结局。她说这话的时候,背后的音乐就是陈勋奇的这首曲子,然后映衬了至尊宝的痛不欲生,充分表达出了两个人爱而不得的悲壮感。

但这多少有些误打误撞,甚至是误用。

《东邪西毒》的英文名字叫“Ashes of Time”,翻译回来是“时间的灰烬”。对于一部文艺片来说,“时间的灰烬”还是很精准地抓住了这部电影的精髓的。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几名年轻的江湖人初涉江湖时的故事,然后经过时间的洗练之后,身心得到了锤炼,最终天各一方,各自成为了一方霸主。

《天地孤影任我行》作为电影的序曲,陈勋奇的原意是初出江湖时的风发感,是青春的迷茫,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潇洒感,以及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不羁感,曲子的名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陈勋奇先是采用了由缓到密的鼓点,以催人奋进的方式展现出了初出江湖跃马前行的不羁与隐忍感,乐风层层陈铺,到了中段,突然加入管弦乐,曲风的格局为之一变,雄浑苍茫感铺面而来。前面犹如侠客骋马跃过山谷,到了这里像是来到了广袤的沙漠之中,苍凉悲壮,被整个世界挟裹了起来。

这时,电影刚刚开始,这首曲子展现更多的是苍凉感。等到了尾片曲《世事苍茫成云烟》,那才是真正的结尾,是经过时间洗练之后的大悟大彻,是悲壮与决绝,是迎风泪干的痛彻心扉,是万般皆虚无的放空感。

除了这两一头一尾的两段名曲,片中的《挚爱》《追忆》《真相》等音乐片段,也同样迷人,能够拥有这样的陈勋奇,绝对是影片最大的幸运。

还有美术设计、艺术指导、剪辑张叔平,这又是一位香港电影的大牛。身兼多职又全都不平凡,一举擒获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服装造型设计三项奖,也是没谁了。

最初,按照王家卫的一个想法,《东邪西毒》主调是一个西毒复仇的故事,要沿着黄河的源头一路拍下来,一直拍到壶口,把影片拍成一部古装公路电影的模样。但他的想法一变再变,加上时间和经费问题,根本不可能让梦想成真,万般无奈才删繁就简,把主要场景安排在沙漠一个店里,以张国荣为主,其他各位侠客奇士路经他经营的荒漠杀手小店,再各自展开故事。

对于设计武侠剧的服装,张叔平原本有各种想法,结果实地考察后,沙漠的荒凉让阿叔之前构想准备的服装头饰等道具全没了用武之地。没办法,只好把花巧的设计改成简单写实。也就是现在在电影里看到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他们穿着打扮模样。效果倒也相当不错,简约中更显角色性格。

对于张叔平来说,服装没了大展手脚最大化发挥的空间,到了剪辑上,他就更加极端化,大刀阔斧,甚至是“心狠手辣”。作为艺术指导,他会因为镜头没把他摆的一只碗一盏灯拍进去而扼腕叹息,但作为剪辑又绝不会怜惜那些没日没夜在镜头前晃来晃去的女星。所以,《东邪西毒》中将王祖贤剪得只剩下一秒钟镜头绝对是张叔平的责任。

不过,阿叔剪辑本片的时候,也是倍感头疼。因为电影拍摄周期实在太长,整部戏只有张国荣留在甘肃拍得时间够长,其他人都是拍一下就去轧别的戏了。等到剪辑的时候,阿叔发现只有张国荣的镜头是连贯的,素材也多,其他人的镜头实质上都不够多,素材不足,故事都连缀不上。

怎么办?

问题是张叔平本身就是半路接手,原本的剪辑是谭家明,可是他与王家卫在工作中闹得不太愉快,然后才由张叔平接手。本来就是被委以重任,总不能自动撂挑子不干吧,人总是要讲义气的。

可是,面对支离破碎的素材,阿叔很痛苦,只好加旁白,用旁白将剧情连缀起来。

也就是说,在王家卫的最初设计里,是没有旁白的。是阿叔他们剪切时困难重重,麻烦不断,只好硬着头皮边剪边写。没有想到的是,随时间推移,《东邪西毒》的旁白反而被奉为经典,也是阴差阳错了。

动作指导是洪金宝,这个也没啥好说的,在香港影坛失去了号召力之后的三毛哥,作为动作指导还是首屈一指的,丝毫不含糊。王家卫对于拍摄武侠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动作方面,在梁朝伟饰演的盲剑客那段,因为盲剑客眼睛已瞎,王家卫就要求这里的动作戏要慢,要展示出以静制动的感觉来。等到下面的张学友饰演的洪七与马贼对决的戏份时,王家卫又要求动作要快,因为洪七初出茅庐,锐气十足,所以他的动作要凌厉霸道,动作敏捷。动作与人物,是匹配的。他不是把动作戏交给洪金宝就不管了。

就这样,台前幕后,王家卫聚集了一批牛人,甚至兵分两路中的香港组里的摄影担当都是刘伟强这种未来大牛。有了这么一批人,眼镜王拿不出好戏都嫌丢人。

不过,《东邪西毒》的起拍,还得从头说起。

有个牛人,叫邓光荣。他的父亲叫邓博文,这可不是一般人,作为香港洪门致公堂堂主,在道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清末时期洪门遍地开花,致公堂是其在美洲旧金山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资助孙中山闹革命而名声大振。邓博文能够执掌香港分堂的堂主,那是妥妥的大佬,地位超群。

邓光荣生于1946年,作为黑社会太子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天生就是被宠坏的料。

还没到16岁,邓光荣的身高就嗖地长到1.85米,成为全班最高的同学。为啥提身高,因为是唯一。邓光荣成为了是香港明星中个子最高的那一个,连周润发都只有1.83米,他比周还高2厘米。(费翔除外,他是混血,高1.90米,而且是混台湾那一卦的。)

人高马大,长得帅,家里有钱,还有势力,而且踢球还很不错,篮球也打得很潇洒,中学时期的邓光荣简直了,妥妥的校园王子。不过,因为打架,差点被开除。

那时候,邓光荣的梦想是考公,成为一名公务员。不过,命运的齿轮一旦上了发条,总会有快速的转折。1963 年,岭光电影公司为新片《学生王子》做宣传,来到邓光荣所在的学校选角。邓光荣在众多女同学集体签名推荐下,参加了海选。

没想到,他从千余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该片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的成功,让邓光荣一夜之间成为了香港影坛的新星,获得了 “学生王子” 的美誉。毕业后的邓光荣先是尝试做了一段时间翻译和男模,但机缘巧合下还是与影视圈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7年,机会再次眷顾这个年轻人,他先是主演了《金色圣诞夜》,随后被邵氏公司相中,拍摄《冬恋》。

就这样,原本的富家公子正式踏上了演艺之路,从此在这个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

邓光荣的出道,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他的外貌和气质,让他在众多竞争者中独树一帜。而他的家庭背景,也为他在娱乐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这么看来,公务员那碗饭是吃不上了,演艺比公务员更多姿多彩。

他与萧芳芳、陈宝珠等当红女星合作,拍摄了许多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成为了60年代的青春偶像。

1970年,邓光荣加入了“银色鼠队”。这个乐队厉害了,乐队经理是陈自强,“银色七鼠”成员分别是大哥张冲、二哥谢贤、三哥陈自强、四哥陈皓、五哥秦祥林、六哥邓光荣和七妹沈殿霞。

“银色鼠队”,情深义重,一人有难,六人来帮。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乐队到哪里开演唱会都得交保护费,不交就闹事,这是常态。但乐队因为有邓光荣这个“黑二代”坐镇,江湖上的人都得给几分面子。

之后邓光荣前往台湾拍摄了《白屋之恋》《冬恋》等多部青春题材影片,与秦汉和秦祥林并称为 “台湾文艺片三小生”。

邓光荣是在1969年因为出演《飞男飞女》认识的沈殿霞,然后在沈殿霞的引荐下加入的“银色鼠队”,其中邓光荣是男生中最年轻的,沈殿霞则是整个乐队中最年轻的。两个最年轻的人,打得一片火热。后来,邓光荣没少干涉沈殿霞与郑少秋的感情。倒不是插足,而是为干妹妹打抱不平。这段八卦过于偏离主题,就不聊了。

总之,邓光荣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崭露头角,在圈内的人脉关系也越来越广。谁能想到,这个被人称为“黑道太子爷”的年轻人,后来会成为香港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香港演艺圈混得风生水,一身江湖情义的邓光荣迅速成为了大佬。他为人豪爽,爱护新人,热心对他们给予一定的帮助。周润发、刘德华、罗文、沈殿霞、任达华、黎明等人,都受到过邓光荣的帮助与指点。

值得一提的是邓光荣对成龙的帮助。1978年,成龙正值事业上升期,却被黑帮盯上了。

为了避免这种困扰,成龙找到了自己的结义大哥邓光荣。有了邓光荣这个"黑道太子爷"罩着,谁还敢来找成龙的麻烦?

有关成龙与“银色七鼠”的故事,前文成龙篇里已经提过了,这里也不说了。

下面,说与本文有关的重点。尽管邓光荣是个“黑道大哥”,但他在影视圈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伯乐”。

最出名的就是他慧眼识珠,就是力捧王家卫。

最初,王家卫是“新艺城”的一名签约编剧。

这天,“新艺城”三巨头之一的黄百鸣黄老板在审视员工的考勤与工作记录时,意外发现一位名叫王家卫的编剧,竟然连续数月既未打卡也未提交任何剧本,却依然领取薪资。

黄百鸣自己就是编剧,对于这种吃白食的事感到匪夷所思,立即召见了王家卫,而且限定了三个星期的期限,要求王家卫必须提交一份新的剧本。

王家卫在黄老板的催促下,匆匆赶制出一份剧本。

黄百鸣随后将这份剧本交给“肥猫”郑则仕审阅。而郑则仕看完后讥讽道这不过是“废纸一叠”。黄老板闻言大怒,立即下令解雇王家卫。

在离开新艺城后,王家卫转而加入了“永佳电影”公司,然而不久后,他因办事拖延的毛病再次被解雇。

两次被解雇,眼看走投无路,王家卫一派茫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然而, 命运在他最低谷时伸出了援手,他邂逅了生命中的贵人——刘镇伟。

在刘镇伟的引荐下,王家卫进入“影之杰”公司。 那时,刘镇伟虽未成为后来备受赞誉的“菩提老祖”,却已伴随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崛起而声名鹊起。他积极地将王家卫引荐给“影之杰”公司的老板邓光荣,为王家卫的职业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

没错,“影之杰”的老板就是邓光荣,这是他与哥哥邓光宙一起于1977年创办的电影公司。同年,邓光荣还创办了一家“大荣”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影之杰”与“大荣”开创了黑道影片的类型。“大荣”的创业作品《出册》,就由邓光荣与萧荣联合执导,邓光荣、胡茵茵、唐菁联合主演,讲述主角李启发卷入黑社会纷争的江湖故事。影片以154万港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香港影市的黑马,其枪战场面与黑帮元素开创了香港江湖片的新范式。

《出册》的投资人是刘荣驹,开启了黑社会投资香港电影的范例。刘荣驹,人称“大驹哥”,香港超级大佬,联公乐创办人,(黑帮电影“洪乐”原型,香港四大黑帮之一)。

影片的故事主线,也由刘荣驹提供,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香港黑社会的生活。也因为过于真实,针对片中黑帮堂口仪式的细致刻画,引发香港警务处关注并要求删减部分敏感镜头。

《出册》被视为香港黑帮类型片发展的关键节点,其帮派权力斗争叙事模式直接影响后续《英雄本色》等经典作品的创作。

话说,在刘镇伟引荐了王家卫加入“影之杰”的当初,邓光荣激于义气,还有对年轻人的乐于帮助,很爽快地接纳了他。

不过,接纳归接纳,对于怎么使用,邓光荣最初对王家卫也持谨慎态度,毕竟王家卫此前已接连被两家电影公司解雇。

当时,在《英雄本色》热映的背景下,邓光荣提出一个挑战,他希望王家卫能够仿照《英雄本色》的风格撰写一个剧本,并邀请周润发与他共同出演。

王家卫按照邓光荣的要求,创作了《江湖龙湖斗》的剧本,这部电影最终票房收入超过1500万港币,邓光荣因此对王家卫的才华和潜力深感欣慰。

随后,王家卫与刘镇伟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猛鬼差馆》。王家卫写了第一部的剧本,第二部刘镇伟则请来了黄炳耀。这个系列的推出,让刘镇伟与王家卫站稳了脚跟。起码,在“影之杰”内部,邓光荣对王家卫已经充满了信任。刘镇伟与王家卫因此巩固了他们在电影界的地位。

有刘镇伟能够作导演,独立为“影之杰”撑场子,走向正规的王家卫就有了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于是,他写了一个剧本,叫《旺角卡门》,交给老板邓光荣。

那时间,邓光荣的主要精力在于拍摄黑社会电影,力图片以紧张刺激的剧情和精彩的打斗场面吸引了众多观众,除《江湖龙虎斗》之外,出品的电影还包括《无毒不丈夫》《血洗唐人街》《龙腾四海》等。

这些黑帮影片,邓光荣不仅是制作者,更是其中重要的演员,常常扮演黑社会大佬的角色。邓光荣与名角周润发、谢贤同台飙戏,那气场,那派头,简直是大哥中的大哥。

因为是黑帮出资,演的又是黑帮故事,当然邓光荣他们称之为江湖故事,所以美化黑帮就成为不二之选。因此,邓光荣的黑帮电影,不仅仅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江湖义气和兄弟情深。他的电影,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湖,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江湖。他的江湖大哥形象,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范。

所以,当王家卫交出《旺角卡门》的剧本时,邓光荣一看故事也在讲江湖故事,阿杰与乌蝇哥,全是江湖人物嘛,挺好的。

所以,邓光荣主动拿着剧本去找刘德华,请他来做主演。

华仔又不傻,邓光荣是什么人,肯来找自己演,甚至说只要他肯演,就会投资,这意思这影片成与不成,全在刘德华的一念之下,华仔当然是答应了。这么被高看,不演不就是得罪邓光荣了嘛。

搞定了刘德华,然后邓光荣力主由王家卫自己来做导演。你的剧本,你最熟悉,你去拍最合适。

原本,在电影筹备阶段,王家卫手中原本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选项:一个描绘了混混最终获得成功的剧情,而另一个则描绘了混混的失败。

如果是别人执导,那么就用第一个结局,影片与“影之杰”出品的其他黑帮电影并无二致。结果,王家卫自己做了导演,他就选择了第二个结局,或许正是这种悲剧性的结尾,为电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张学友饰演的乌蝇与男主角阿杰情深似兄弟,他们共同怀揣着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老大”,统领众人。然而,机会未曾降临,乌蝇为了彰显自己的英勇与名声,竟毅然决然地接受了孤身赴死的“杀手令”。最终,因寡不敌众,乌蝇与阿杰双双丧命。

1989年,张学友在《旺角卡门》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的殊荣。

时至今日,乌蝇哥的形象依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其独特的表情包更是成为了网友们的喜爱之物。

《旺角卡门》的成功,让王家卫一战成名,在黄百鸣悔不当初的同时,也让邓光荣喜上眉梢。看对了人,捧对了人,身为老板,岂不快哉。

于是,在邓光荣的全力支持下,王家卫的第二部作品《阿甘正传》,获得了邓光荣4000万的投资额,全力开动。

但是,

最怕的就是这个但是,

1990年,王家卫的《阿甘正传》出炉,影片上映十几天,因为票房太差惨淡收场,仅收到975万的票房。

要知道,当初拍摄这部影片时,邓光荣出于对王家卫的信赖,一切都由着他来。

砸钱请来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张学友、刘嘉玲、张曼玉等豪华阵容,由他。电影拍得龟速慢,由他。拍摄时用掉六十万英尺的胶卷,却只剪出一部电影的体量,也由他。

但是,惨淡的票房,让邓光荣气得吐血。不是比喻哦,是真的吐了血,并因此住进了医院。

“影之杰”也因此元气大伤,最终关门大吉。

但是,《阿飞正传》在艺术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随后举行的第10届香港金像奖典礼上,一举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奖项。

王家卫因此而出名。

但是,“影之杰”毕竟是倒掉了。

王家卫失去了工作,刘镇伟也失去了工作。

这对难兄难弟,决定抱团取暖,成立了“泽东”,创业作即《东邪西毒》。

不得不说,刘镇伟是一个好兄弟,对王家卫不离不弃。

在《旺角卡门》之前,王家卫外出接戏,为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谭家明编写了系列影片“黑帮三部曲”的剧本,结果谭家明只采用了其中最后的一部拍成了《最后胜利》。

那段时间,据刘镇伟回忆,为了帮助王家卫写剧本,他经常去找他商谈,一起讨论情节,因为住不起酒店,就管张叔平借了朋友的别墅给他们,结果没想到第一晚就碰鬼,把两人吓跑。

有人说《最后胜利》的故事与《旺角卡门》怎么这么像,是啊,本来就是三部曲中的两个故事。

后来,他们又讨论着如何写《阿飞正传》的故事,刘镇伟说他们两人一起“度”了九万多稿,度剧本度到差点反目。刘镇伟离开“影之杰”后,看到《阿飞正传》当初度的桥段很多王家卫都没用到,就抽出来以“刘宇鸣”名字拍了《天长地久》。

再后来,刘镇伟与王家卫继续探讨《东邪西毒》的剧本,结果最后刘镇伟看最终成果抛弃了很多当初的创意,于是再次拿了起来,拍成了《大话西游》。

嗯,不是一次哦。

对了,《最后胜利》是谭家明做导演,王家卫编剧。到了《东邪西毒》,变成了王家卫执导,谭家明担任剪辑。结果,谭家明觉得自己是前辈,却被王家卫指责来指责去,非常生气,终于撂挑子不干。王家卫没有办法,只好找来张叔平进行二次剪辑,最终院线上映的版本就是张叔平剪的那一版。不过在字幕上,因为谭家明的辈分在那里,剪辑那里还是将他署名为一番。

对了,王家卫与刘镇伟的“泽东影业”,并不是蹭伟大领袖的名讳,而是另有来自。因为他们成立公司时,因为没钱,只好把公司的选址,放在香港以前的启德机场边上。坐在办公室,每天都能听到头顶轰隆的噪音。

一开始大家每天都为新片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没人来得及,去给新公司取个正式的名字。直到有天刘镇伟的老婆说:天天飞机震得隆隆响,这真是个“Jet Tone”(飞机喷射音)公司。

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叫法。所以,新公司的名字,“泽东”正是由这个短语音译而来,真的与教员没有关系。

甚至,是王家卫与刘镇伟在讨论如何拍摄《东邪西毒》的过程中,才成立的“泽东”公司,因为他们发现外出谈业务,连个名片都拿不出来,只能成立一家公司才行。

在王家卫最初的设想中,“东邪”“西毒”是两个女人,故事要反串。但是这个想法没有成型,因为涉及版权。

要知道,徐克将东方不败搞成由女人来演,已经让金庸极其震怒了。王家卫胆敢将“东邪”“西毒”变成两个女人,金庸肯定不会卖给他们版权的。所以,这个想法就胎死腹中。

最初,因为没钱买《射雕英雄传》的版权,所以将《东邪西毒》设定为了金庸小说的前传,《东邪西毒》故事的结束就是《射雕英雄传》的开始。因为故事是原创的,没有涉及小说的主要内容,只是借用了人物设定,所以就想着这样买版权是不是会便宜点。

后来,周星驰拍摄《功夫》,也是只借用了金庸小说里的“神雕侠侣”的名字,也还是包了6万元的红包给了金庸,以作为版权费用。

王家卫与刘镇伟也是这么想,只借用人名与性格设定,版权费会不会便宜?结果,实际接触后才发觉这个和买《射雕英雄传》版权并没什么区别。

没办法,只好将《射雕英雄传》的完全版权买了回来。

这对于原本就没有多少钱的他们,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物尽其用,他们就决定拍摄两部影片,上集《东邪西毒之华山论剑》,下集《东邪西毒之射雕英雄笑传》。王家卫与刘镇伟一人一部。

这也就是最后大家看到的《东邪西毒》与《东成西就》。

所以,别再以为是《东邪西毒》拍不下去,刘镇伟才临时救场,加拍的《东成西就》了。事实是从买下版权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要拍两部的,而且是两部影片套拍,以减少成本。只是,后来的发展超出了预料罢了。

而且,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东邪西毒之射雕英雄笑传》原定就是一部喜剧片,是刘镇伟根据自己风格去拍的。两部影片尽管是套拍,但并没有追求风格一致,而是各自发挥,王家卫拍王家卫的,刘镇伟拍刘镇伟的。目的是不浪费版权。

《东成西就》拍成恶搞喜剧片,就很有刘镇伟的风格,也开启了无厘头恶搞喜剧的先河。刘镇伟与王家卫的这次合作,还是卓有成效的。

从王家卫最初的设定片名《东邪西毒之华山论剑》来看,故事是要将小说里的几大高手全部囊括进来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最初的设定里,在《东邪西毒》筹拍前,王家卫和刘镇伟已经物色好演员,对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人物角色也有了分配安排。

当时,梁家辉演的并不是现在这个傲慢的东邪,而是南帝;张曼玉饰的也不是什么西毒大嫂,而是慕容公主。两人被指腹为婚,梁家辉因为不喜欢慕容公主,而选择出走躲进妓院,因而认识了妓女王祖贤,两人相恋……

梁朝伟演的是西毒欧阳峰。看前面的预告海报,两眼发光,有神得不得了,哪里是什么盲剑客。

张国荣,起初饰演的是“东邪”黄药师!张国荣比较敬业,是剧组唯一一直跟着王家卫,在大西北沙漠之中剧组里的常驻演员。因此,他拍出来的素材最多。

所以,按照最初的设定,张国荣与梁朝伟才是正宗,结果后来梁朝伟成了一个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角色。

《东成西就》与《东邪西毒》的关系,是刘镇伟知道王家卫出手慢,就让他先拍,自己去忙别的项目去了。从1992年项目立项,王家卫一直在捣鼓这一个项目。另一边的刘镇伟则陆续执导了梁家辉、邵美琪主演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刘德华、刘锦玲主演的《天长地久》,周润发、吴倩莲主演的《花旗少林》,黎明、吴倩莲主演的《都市情缘》,同时还为周星驰的《漫画威龙》,李连杰的《方世玉》两部曲做了编剧,忙得很。

等到刘镇伟忙完一圈回来,结果发现王家卫卡壳了,《东邪西毒》拍不动了,连王家卫自己都失去了方向。而台湾方面的投资人已经坐不住了,一再督促进度。

所以,刘镇伟就将《东邪西毒》的原班人马拉去,然后顺便按住了前往探班的钟镇涛,只花了27天就拍出了《东成西就》,也就是原计划中的《东邪西毒之射雕英雄笑传》。

只是,为了赶1993年春节档的档期,时间已经来不及刘镇伟从容去准备了,只好按照他与王家卫一起讨论时的设定去拍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人物设定都是最初的计划,连剧本都没有,边拍边赶,加上临场发挥,速成了一部影片。

谁曾想,这部云集了一众大牌的《东成西就》意外成了经典,票房一举拿下2346万,位列当年票房榜第9位。狠狠地为“学者影业”赚了一把,也为《东邪西毒》缓了一口气,用赚到的钱继续往下拍。

往下拍?

也不对。是王家卫在刘镇伟拉着剧组去拍摄《东成西就》之时,终于有时间精心思考些问题,他发现了不对之处。

他发觉张国荣演“东邪”不会给观众太多的惊喜,因为之前张国荣在《阿飞正传》中已经非常潇洒倜傥,再演“东邪”只能是个延续。而西毒那个角色性格“自卑,不想受到伤害”,是张国荣所没有尝试过的,可以挑战。

何况,《东成西就》已经给大家有了剧透,新奇感也消失了。

要不,干脆重新来过?

于是,王家卫痛下杀手,“东邪”由此变成了“西毒”。 其他各人大洗牌由此开始。

因为预算收紧,影片的模式也变成了聚焦于沙漠里的一个客栈为主,回到了胡金铨创下的“武侠客栈”模式。

但是王家卫最初从黄河源头一路往下拍的公路电影的模式,还是得到了保留。

于是,最终的《东邪西毒》尽管大部分故事情节都围绕着“西毒”欧阳锋经营的沙漠客栈展开,但是在时间上,依旧是“公路片”的模式。

“公路片”的经典模式,就是一路走一路演,一路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故事,只有核心人物不变。

《东邪西毒》也是,核心人物一直是“西毒”欧阳锋,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展开。然后经过“时间”的转化,慢慢都变成了“灰烬”。

春天之时,“西毒”欧阳锋遇到了“东邪”黄药师,黄药师是专程来看望他的,并给了他一坛酒,名为“醉死梦生”。结果,欧阳锋因为不碰古怪的东西,他没有喝这酒,倒是黄药师喝的大醉,而且因为醉酒而忘了很多的事。然后,黄药师就离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原本,黄药师每年春天都会来看望欧阳锋一次的。

黄药师离开后,一个名为慕容燕的男子前来寻找欧阳锋,他希望欧阳锋能够派人杀了黄药师。因为黄药师辜负了他的妹妹。

黄药师曾经与慕容燕一见如故,而且对他说,如果你有一妹妹,我一定会娶她为妻。慕容燕说那好啊,我刚好有个妹妹叫慕容嫣,我为你们约定好时间与地点,你们去约吧。结果,那天慕容嫣如约而至,可黄药师却爽约了。因此,慕容燕怀恨在心,决心要杀了黄药师。

可是,慕容嫣也赶到了欧阳锋的杀手客栈,向他提出要杀了她的哥哥慕容燕,因为他控制了她,不让她跟黄药师在一起。

其实,慕容燕与慕容嫣压根就是同一个人,他/她们缠绕在了一起,无法走出自我,孤高自傲,最终对着自己的影子进行练剑,成为了盖世无双的孤独求败。

时间进入夏天,前来找寻欧阳锋的是盲剑客。他最好的朋友是黄药师,可是在他新婚的时候,他的妻子桃花却爱上了黄药师。盲剑客愤而出走,选了逃避。

但是,他的心里始终还是在牵挂着桃花,想要回去看看她。尤其是现在,他想趁自己眼睛彻底看不见之前,再去看桃花一眼。

可是,他又没有盘缠。所以,来找欧阳锋,就是想接些生意,赚点钱好回家,好回去看看桃花。

一度,他发誓只要再见到黄药师,就会杀了他。可是,后来他遇到了黄药师,却没有动手。

最终,盲剑客死在了他要猎杀的马贼之手。那里,隐藏着一个左手拿刀的高手,(就是只露了一秒钟正脸的邹兆龙,那时候他还叫倪星)。

纠结的盲剑客,其实有种慨然赴死的感觉。

再然后,时间上到了年轻的牧羊女杨采妮来求欧阳锋的日子。可是,牧羊女没有钱,于是欧阳锋一直不答应她,就任她在那里等,等有缘人愿意来帮她。这个有缘人,就是洪七。

洪七,初出江湖,一往无前。

为了赚钱,他什么都愿意做。

为了赚钱,他杀死了大批马贼。

然后,为了牧羊女仅剩的一颗鸡蛋,去杀死了左手刀的马贼,甚至自己还丢掉了大拇指,从此再也无法用刀。

最后,洪七带着自己的妻子,踏上了江湖,并成为了“北丐”洪七公。

然后,故事回到了欧阳锋的身上。曾经,他也是一个任性孤高的少年,尽管他爱上了一名女子,却因为心高气傲,从来没有对她告白过。女子也是心高气傲,既然你不向我表白,那我负气就嫁给你的哥哥。

欧阳锋一怒之下,占有了她,然后还是选择了离开,然后来到了沙漠,经营起了杀手客栈。

其实,《东邪西毒》的故事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欧阳锋经营着客栈,在不同的时间遇到了不同的人与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经历了成长,经过了锤炼。典型的“公路片”的套路。

王家卫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时间,所有人都在经历时间的淬炼,然后成长。

往现实里说。

《东邪西毒》拍摄的1992-1994年间,香港电影正经历着最为繁华的时代,而繁华的背后,香港人又在经历着精神虚无的时刻。

那时候,香港弥漫着“97情结”,纷纷以为97香港回归后,香港人的生活要大变,未来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中央再三重申香港“马照跑,舞照跳”,无奈香港人不信,就是笼罩着巨大的恐惧感。

所以,《东邪西毒》本质上是一部现代都市青春片,讲的是年轻人身在社(jiang)会(hu)上的茫然无措感,是他们的青春迷失感,是他们的爱而无能感。也因为时代变化实在太快,王家卫对于社会情绪的把握不够精准,使得他的拍摄计划一变再变,对于才终于确定要聚焦于初出社会的年轻人的迷茫为核心。

张国荣所代表的情绪,是自负的同时,内心又存在巨大的自卑,想爱却不敢表达,表面的冷漠之下,是不断的自我放逐,不断的自我漂流。尽管他掌管着客栈,却始终无法稳定下自己的心。他之所以拒绝杨采妮,是因为杨采妮很像嫂子,他拒绝她是希望能够留住她,能够长时间看见她,就像看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就像看到了嫂子。

最后,杨采妮离开了,嫂子等他终于没有等到,心死人寂,欧阳锋也见识了太多悲欢离合,终于烧了沙漠客栈,回到了白驼山,成为一代霸主。

看这片,一定要注意张国荣的眼神,因为西毒内心的迷茫,张国荣为了表现这种感觉,眼神一直都是遮遮掩掩,游离不定,充满了迷茫与虚无,还有一些自嘲与戏弄,有些玩世不恭,又有些把握不定,而且始终充满了忧伤。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张国荣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的。不像张曼玉、林青霞,演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甚至看完了成片也没有看懂,就像棋子一样任王家卫进行摆弄。

黄药师实际上是一个渣男,见一个爱一个,或者说见一个被人爱上一次,他抛弃了桃花,抛弃了慕容嫣,却暗恋上了嫂子。但嫂子偏偏又对他视而不见。他每年去见一次欧阳锋,只是为了探视欧阳锋的状态,然后回去好告诉嫂子,其实是为了自己去见嫂子。也因为嫂子,进而爱上了桃花。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爱而不得之后,想忘记也只是增添了更多烦恼,他终于隐居于桃花岛。

盲剑客,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躲避的是什么,他知道桃花爱上了黄药师,他让将自己心爱的女人让给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心里的恨又让他想要杀死自己的朋友。终于,在躲来躲去中,他再也无法找到自己。说是死于马贼刀下,其实是死于自己之手。

刘嘉玲饰演的桃花,她一直在痴痴地等,马与泉水,实际上是情欲,在情欲的掌控之下,她就一直在等。当盲剑客死亡的消息传来,她才终于明白,自己的丈夫盲剑客才是自己真正所爱的人。

张曼玉饰演的嫂子,一生倔强,为了一个承诺,轻易嫁人,她以为自己能够唤起所爱的人的关注,却不知空耗了自己的青春,最终连命都要耗进去。

林青霞饰演的慕容公主,实际上始终就只是一个,却因为自己的年轻义意气,压根不知道自己在所爱的人面前该怎么自处。她知道黄药师不爱她,又忍不住想要得到他。她想要压抑自己,又控制不住,终于在纠结中成长,对着影子挥舞剑法,将自已炼成了绝世剑客。

至于杨采妮,她只是一个影子,欧阳锋将她当成了嫂子,想要留住她。盲剑客将她当成了桃花,在强吻了她之后,慷慨赴死。

只有洪七,代表了青年锐气,保持着淳朴与傻里傻气,愿意为了一颗鸡蛋而不惜一切,即便断了大拇指也在所不惜。而且,他愿意带着老婆走江湖,愿意踏碎所有的羁绊,终于在失去了拇指之后,炼成了打狗棍法,成为了九指神丐,成为了丐帮帮主,雄霸一方。

也只有洪七,没有改变王家卫做出的设定,甚至在《东成西就》里洪七也依旧由张学友饰演,也没有改变他身上傻里傻气的单纯与质朴。

至于王祖贤,是因为剧本的设定重新改过,新故事里南帝彻底失去了身影,王祖贤的身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她的合约不像其他演员一下就签了两部,她是只签了一部,因为合约到期,也就辞演了。所以,她后来的戏份换成了杨采妮。这也是杨采妮没有出现在《东成西就》里的原因,签约太晚了嘛。

至于慕容嫣与慕容燕,后来变成了《大话西游》里的青霞与紫霞,还有刘嘉玲饰演的贼王至尊宝直接变成了《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包括原定的桃花岛其实一个巨大的地宫,到了《大话西游》里也变成了盘丝洞。夕阳武士也一比一复制了盲剑客的装扮,甚至台词都是盲剑客说过的。还有那个“曾经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却叫人家嫂子”,都是原定《东邪西毒》里的设定。被刘镇伟看着舍弃了可惜,进行废物再利用,拍成了新的故事。甚至,连配乐也拿了过来,直接使用。没曾想,边角料拼成的《大话西游》也成为了经典。

总之,武侠高潮下诞生的《东邪西毒》,全明星演员阵容,全明星制作阵容,都让《东邪西毒》拥有了一部恢弘大气作品的底气。而且,王家卫对于当时社会情绪的精准捕捉,在影片里的精准再现,都使得《东邪西毒》成为了那个时代武侠作品里的最高峰,巅峰中的颠覆。

只是,他上映于1994年,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如果赶在1992年上映,说不定就是一部彻底大爆的作品了,大概会像《东风不败》那样。可以,他上映于1994年,那时候已经是武侠潮流全面颓败的时候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票房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但是,幸赖有《东邪西毒》,让香港武侠片有了回响,留下了一个谜一样的身影,让人怀念。

《东邪西毒》票房失败了,但是作为一部作品,它值得再三观看。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9752191a170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