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12年的湖南卫视中秋之夜,如何打破次元壁创新

admin2025-10-07  1

当最后一缕灯光在2025湖南卫视芒果TV蓝月亮中秋之夜的舞台上渐次熄灭,那轮悬浮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明月却依然在观者心中朗照……

这场被观众定义为“跨越时空的中秋诗篇”的视听盛宴,通过“待月·赏月·咏月”三重意境,让长沙与长治交融于城市的天际线而交相辉映,并以大胆的创意、全新的技术赋能与深邃的人文关怀,从而构建起一场融汇传统与现代、贯通古今的艺术对话,为传统节日的当代表达树立了新的美学标杆

截止今晚22点, 2025湖南卫视芒果TV蓝月亮中秋之夜全网传播总量23.2亿次,当晚实时收视斩获欢网、酷云双网省级卫视第1,全网热搜超741个,双榜前10高位热搜8个。 人民日报媒体矩阵播出观看总量超2000万,新媒体慢直播全网观看量超4673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超500家主流媒体推荐晚会并点赞中秋之夜聚焦时代风采,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开创文旅融合新样本。

如果说刚刚结束的2025湖南卫视芒果TV蓝月亮中秋之夜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那么,“走出去”就成为这台有着浓郁家国情怀与地域文化属性的晚会重要标签

从湖南长沙走向山西长治,从湘江之滨延伸至漳泽湖,湖南卫视中秋之夜首次走出湖南,走进太行山脉的革命老区长治,以“实景舞台+文旅地标”的布局重构中秋晚会的表达维度;与此同时,晚会不再局限于演播厅,无论是现场或是荧屏中的观众,同样以走出去的方式,与晚会在自然山水中同频共振

舞台依湖而建,以水为景,以太行山为屏,巧妙融合于自然山水与人文创意,以多点联动的布局打破舞台边界,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物悉数纳入叙事空间

“晚会打破传统场馆化制作模式,为‘卫视IP+地方文旅’提供了可复制的整合方案,以内容为纽带连接城市与人,重塑节日经济价值链。”曾先后执导过诸多大型晚会的湖南卫视大型活动中心主任杨子扬表示,晚会以“天涯共此时”的文化共识为桥梁,将观众对晚会的情感投射为对长治的文化认同与旅游期待,实现了情绪向实体消费的引流。

苏有朋与TOP登陆少年组合以《红蜻蜓》与《爱》的串烧拉开序幕,初代男团小虎队的经典旋律点燃全场,瞬间唤醒时代记忆,诠释了“最初的热血亦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待月·第一次望月”篇章中,恰如杨子扬所言,晚会徐徐展开了一幅地域文化长卷

苏有朋演绎的歌曲《与你》以温柔嗓音诠释深情;沈月与魏哲鸣的《月亮翻过小山坡》以清新曲风描绘田园诗意和月夜浪漫;唐艺的《月亮照山川》以豪迈歌声勾勒出太行壮美的意境;而赵奕欢、马萱、吴蕙岑、陈若彤、陈怡多演绎的歌曲《彩云追月》,通过长子古书与上党梆子的融合,并将舞台主角交给当地的群众和演员,将非遗艺术转化为古韵梦幻的诗篇;周深的《漫漫》则巧妙融入长治的夜生活场景与非遗美食,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动人的音乐相结合,借中秋夜市短片营造出“月下人间”的烟火温情……

节目通过新技术赋能与叠加,让观众在月光流淌的漳泽湖畔聆听经典,在太行山脉的光影中重塑红色叙事场域,这种空间迁移不仅是物理场景的拓展,更是文化视野的升维,使“家国同庆”的情感在更广阔的地理坐标中得以共鸣与延展。

显然,这是晚会传递给观众一次与望月的对话,当经典音律穿透时空与晚会的“待月·第一次望月”篇章形成完美契合,敲响了华夏文明的声韵回响,这也正是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诗意共鸣。

(二)

“2025湖南卫视芒果TV蓝月亮中秋之夜”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它对“天空”概念的创造性解构与重塑

“晚会在技术应用上追求创新与突破,核心目标是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天空音乐会’,通过独特的视角呈现‘人月同框、登高望月’的意境。”连续执导了2023、2025两届《湖南卫视芒果TV蓝月亮中秋之夜》的湖南卫视大型活动中心制片人李词岳表示,晚会将天空元素大规模引入表演。在开场等环节,创新性地运用了无人机、动力滑翔伞等设备,使其与地面表演精准互动,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同时,晚会深度融合了XR、AI及裸眼3D等前沿技术,致力于实现虚拟与现实、科技与艺术的无缝衔接。

在晚会第二篇章“赏月·第二次望月”中,一场文化与技术的交织和融合徐徐展开。

世界著名钢琴大师马克西姆与长治青年爱乐乐团、上党八音会、长治学院管乐团联袂演绎的改编版《云宫迅音》,可谓是晚会的神来之笔。当克罗地亚狂想曲的激昂与东方奇幻乐章旋律交织,不仅是乐器间的对话,更是文明基因的共鸣,从而碰撞出跨越时空的火花。

该节目带给观众的震撼远不止于此,当《云宫迅音》音乐响起,综合运用了无人机编队、AI生成内容、裸眼3D视觉呈现以及虚拟场景合成等多种技术的画面呈现,让观众看到了户外实景环境中的绝美镜像。如此复杂的技术集成与实践,不仅让观众看到前所未有的“科技+文化”融合的创新呈现,更为应用于文旅融合等多元化呈现提供了更多契机。

晚会中,金莎、孙丞潇的《花好月圆夜》以歌舞传递团圆意境;杨钰莹则以《让我轻轻的告诉你》《茶山情歌》重温经典,用时代金曲唤起地域认同;王珞丹、罗一舟隔“窗”对唱《一封家书》,在朴素真挚的演绎中,串联起万千游子的思念。

舞台之上,当虚拟场景合成等技术让经典音乐与当代观众展开跨时空对吟;AR技术则打破了舞台的物理边界,使嫦娥的广袖轻舒于千家万户的客厅,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以技术为桥梁,让不同时代的中秋情感在同一时空共振

当古代文人望月怀远的诗意与《一封家书》呈现当代游子的温情并置,我们忽然发现,那份对团圆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情感密码

(三)

晚会的令人感动之处,在于通过设置一系列聚焦平凡岗位工作者的访谈环节,细腻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将这些可爱、可敬的普通人及其故事呈现给全国观众,将宏大的家国叙事融入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

比如,在特别环节中,“街头天使”范潞霞十四年坚守“急救地摊”的事迹,为晚会注入温暖的人文关怀,与郁可唯《如愿》的歌声交织,传递出平凡善举凝聚的生命力量。

而在“咏月·第三次望月”篇章中,从陈楚生的《远山如昨》与《获奖之作》以深沉嗓音吟咏时光沉淀,再至全体主持人和嘉宾呈现的《今宵多珍重》,以悠扬旋律为晚会画上圆满句点,每一种表达都是中秋情感的一个维度。

如果说本次中秋之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在李词岳看来,异地制作与天气的不确定性是节目组面临的最大压力。正是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的通力协作,不仅克服了诸多困难,更是带给观众众多精彩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晚会的主冠名商,蓝月亮以十二年的坚守与陪伴,不仅与湖南卫视多年来为无数家庭编织的中秋记忆同频共振,更为这份团圆情感增添了洁净注脚。

“这既是芒果晚会的一次内容创新,也是一次面向文旅市场的积极尝试和深入拓展。”杨子扬表示,前不久同样由湖南卫视大型活动中心制作的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跟着歌手去怀化演唱会》,正是打造了“演唱会+文旅”的模式,希望通过芒果平台优势和品牌晚会的影响力,展示不一样的城市文化,为中国文旅赋能。

可以说,芒果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责任,意味着芒系内容IP已超越娱乐功能,连接城市宣传与文化传承,重新定义节庆晚会的公共价值,为行业树立“节日+晚会+文旅”融合新标杆。

在观众眼中,2025湖南卫视芒果TV蓝月亮中秋之夜如同一幅精心拼贴的文化地图,既是历史与当下的贯通,亦是艺术与生命的联动,更是本土与世界的对话。晚会将“聚焦普通人、普通从业者以及传统艺术,实现情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作为核心创作理念,通过“月”这一核心意象,既守护了中秋的传统内核,又拓展了其表达边界。

在这流光溢彩的跨时空诗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与情感共振,当太行山的月光洒向漳泽湖时,艺术以其独有的力量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团圆的渴望、对文化的传承、对生命的敬畏,始终是连接你我的永恒星河

显然,这一番跨越时空的中秋诗篇好生美哉,更成就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9780988a17057.html

最新回复(0)